娄星区:进一扇门 解万般忧|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7 07:51:19

进一扇门 解万般忧

——娄星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梅花 通讯员 李 琴 袁雅琴

4月7日,娄底市娄星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娄星区综治中心”)建设现场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作业。

娄星区综治中心预计6月底前完成便民改造,将整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功能,以及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部分功能,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卫健、纪委监委等15家单位、6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将进驻,旨在打造集专业行业调委会调解室、信访接待室、区级领导接访室、心理咨询室、速裁庭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综治中心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娄星区紧紧围绕“三基三创”工作主线,以“建设实体化、运行实战化、功能实用化、结果实效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全力架设起与群众紧密相连的“连心桥”,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诉源治理——

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不然,我们真不知道怎么活下去?”3月19日,娄星区杉山镇同安村77岁的付江林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镇政府,一边说一边将“立党为公,为民解难”的锦旗送到镇党委书记童慰手中。

一说起家庭的变故,付江林老泪纵横,难掩悲恸。付江林育有一子,儿媳妇离家出走后,家里的重担全靠儿子打零工维持。此前,两位孙女在一次交通事故中离世,由于肇事司机没有赔偿能力,这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杉山镇综治中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付江林一家启动“司法救助+社会帮扶”,多方筹集善款,让付江林一家又重新燃起生活希望。

“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是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都会想方设法解决,将矛盾纠纷‘止于未诉’。”娄星区杉山镇平安法治和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勇军介绍道。

杉山镇地处娄星区北部,距娄底城区10公里,是城乡接合部,征地拆迁矛盾较多。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2023年,杉山镇整合资源,统筹基层政法力量,打造了集综合指挥调度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网格服务管理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和诉源治理工作站“四室一站”于一体的综治中心,配备了联合办公人员26人。制定了工作例会、首问负责、会商研判、分流交办等7项管理制度,构建了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综治中心“两所一庭一中心”的联席会议机制,经常性地通报治安情况,分析研判维稳形势,会商破解难题。通过“屋场+警务室+诉源治理”矛盾纠纷三级调解机制和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等行动,注重发挥镇行业站所、村级人民调解员、警务助理等参与调解,推动排查化解工作重心下移。建立了社会事务“一站式”受理、集中办公“一体化”运作、接待群众“一条龙”服务、解决问题“一竿子”到底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机制,让基层治理从“九龙治水”转向“攥指成拳”。

2024年,杉山镇综治民调排名从2019年全市第 71位跃升至2024年全市第7位;连续四年荣获全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成功创建娄底市“平安乡镇”;被省平安办确定为全省首批基层综治中心示范带动建设单位。

多元解纷——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前不久,娄星区花山街道居民刘某与柳某某因琐事大打出手,导致刘某耳膜穿孔。情绪激动的他欲以暴制暴,矛盾一触即发。关键时刻,花山街道矛盾纠纷调解员冷静应对,专业引导受伤的刘某就医取证,同时联合公安民警严肃训诫柳某某。柳某某幡然悔悟,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及需承担的法律后果,主动向刘某道歉,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且握手言和,有效避免了事态升级,也切实防止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花山街道地处娄星区老城区,社情、民情复杂,矛盾纠纷一度成为基层治理的“硬骨头”。街道不断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由街道综治中心在派出所设立矛盾多元化解纷中心,搭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常驻6名干部组成调解专班,实行三班倒,将派出所、社区调委会、信访接待中心推送过来的矛盾纠纷,严格按照登记受理、组织调解、跟踪办理的流程进行调解。

为确保每个矛盾纠纷有人管、有人调、有结果,花山街道规定新入职的公职人员需在街道分中心跟班学习半年以上,掌握基本的群众工作方法和矛盾调解技巧;每季度组织各社区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开展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站所长、老支书、法律顾问进行授课,全面提升基层一线调解人员的法律素养和调解能力;对当事双方矛盾尖锐、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纠纷,分中心提请街道及时组织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分析研判,提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方案。同时,加强对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和教育引导,有效控制矛盾纠纷升级转化成信访问题。

2024年,花山街道共调处纠纷844起,调解成功率达98%,无一起矛盾纠纷升级转化为信访问题,切实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

科技赋能——

“数字+网格”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娄星区长青街道居民彭某芳通过企业微信“居民上报”平台,反映旧房改造工程施工将其楼房前后阳台的雨棚踩坏导致漏水。网格员袁敏获悉后,通过娄底平安e通上报区里,区综治中心快速响应,联动区住建局、施工方与居民代表召开协调会,督促施工方修复,48小时内完成从网格员上报到问题解决全流程。

过去靠“铁脚板”摸排信息,现在用“数据流”预判风险。娄星区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大综治”工作格局,有效融合各平台信息资源,持续优化升级全区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和娄底平安e通,动态更新网格数据。全区科学划分1462个网格,按“一格一员”配备网格员1462名。网格员统一使用“娄底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将矛盾纠纷处置、反诈打跨、创文管卫、防溺水、森林防火、治安巡逻等重点事项纳入网格工作,实行项目化、清单制管理,充分激发网格在基层治理中的“神经末梢”作用。

与此同时,搭建综治视联网系统、雪亮工程等综合治理信息化平台。综治视联网系统做到了区综治中心、11个乡镇街道、205个村社区视频会议系统全覆盖,并与娄底市综治中心互联互通。

“综治中心只是一个平台,通过规范化建设、聚集多家力量,实现‘综治中心搭台、入驻部门唱戏、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推一扇门、讲一遍事、解万般忧’的愿景早日成为实景。”娄星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吕许灵表示。2024年,娄星区综治中心通过实地查看场地建设情况等方式,对全区乡镇街道基层综治中心阵地建设开展实地督导验收。目前,全区11个乡镇综治中心已建成,为娄星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夯实了基础。2024年,娄星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6%,“有矛盾找综治中心”“遇事找法”逐渐成为群众共识。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4月17日07版)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