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烈焰冲锋到爱心助民 他们用真情织就安全网

周家庄     2025-04-16 16:18:19

新湖南客户端4月16日讯(通讯员 刘慧云)四月的湘南大地,仍残留着清明时节的料峭春寒,湿润的山风裹着南岳衡山的草木气息,掠过湘江平原的阡陌水网,一路向南奔涌而去。作为拥有数千个行政村的地区,衡阳广袤的辖区面积与分散的村镇布局,给基层消防治理带来了特殊的挑战。

面对这张交织着自然禀赋与人文特质的考卷,衡阳消防立足实际,积极作为,凭借着专业救援力量与民生关怀的双轮驱动,为破解基层消防治理难题写下了生动注脚。

火场中三次折返的身影

“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孙女!你们比我这当爷爷的还要冲得快啊!”近日,衡阳市衡南县花桥镇居民蒋江生将一面锦旗送到了花桥镇乡镇消防队,声音几度哽咽,眼角泛着泪光。这面锦旗背后,是一场深夜里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

时间回溯到3月9日23时39分,花桥镇综合应急救援值班室内接到一位群众的紧急报警:某居民楼四层突发火灾,一名女童被困屋内,无法脱身。

23时46分,伴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救援队伍抵达现场。只见居民楼四楼窗口浓烟滚滚,不断向外翻涌,被困女童的爷爷满脸焦急,不知所措。

“水枪掩护!我进去救人!”花桥镇乡镇消防队队长谢小明当机立断,佩戴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躬身弯腰,进入火场搜救。由于火灾现场浓烟密布,两次突进均被迫撤回。

此时水枪持续喷射降温,浓烟略有消散,谢小明抓住时机第三次冲入火场。“有人吗?”嘶哑的呼喊穿透烈焰,终于在卧室角落寻获昏迷的8岁女童小芳。0时7分,在水枪的持续掩护和周边群众的协助下,女童小芳成功被救出。

(女童小芳被消防员成功救出。通讯员供图)

“当时只想着把孩子救出来,根本没考虑自己能不能出来。”回忆起当时的惊险,谢小明坦言。目前,获救女童经过医院的全面检查,身体已无大碍。

这场教科书式的救援,正是衡阳消防基层力量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针对农村地区火灾防控薄弱问题,衡阳消防大力推进乡镇消防队规范化建设,全市135支“救早灭小”的乡镇消防队伍扎根基层,实现了“1分钟接警、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的快速响应机制,成功打通灭火救援“最先一公里”和消防治理“最后一公里”。

不变的“传统” 不散的温情

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全防线,不仅需仰仗消防云梯的高度,还需要爱心搭建的温情阶梯。

长期以来,衡阳市石鼓区消防救援大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开展“送爱心、献温暖”“捐资助学”等系列爱心公益活动,通过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等方式,用行动传递温暖、践行责任担当。

“你们又来啦,快坐下吃点东西,这些是专门给你们准备的。”3月20日,衡阳电厂职工宿舍内,来雁塔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刚迈进83岁老人左红英的家门,就被一把拉住。

“奶奶,最近您身体怎么样了?”“在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呢!”话音还未落,消防员们已经开始熟练地帮老人检修起电路、整理房间。

左红英老人无儿无女,丈夫早逝。自2004年石鼓区消防大队第一次敲开这间老旧宿舍的门,他们的脚步就再未停歇,消防员们也成了左奶奶最亲的“家人”。

“对左奶奶的帮扶早已成为了我们救援站一种传统。”石鼓区来雁塔消防救援站站长胡江海说,这份“传统”,将一直传承下去,无论何时何地,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消防员集体探望独居老人左红英。通讯员供图)

这种“传统”,不仅体现在左奶奶的生活轨迹当中,也在罗同学的故事里延续。

2007年,石鼓区消防救援大队偶然间得知,自幼父母双亡的罗同学与年迈外婆相依为命,既无稳定经济来源又无力承担学费,仅靠邻里接济度日。为此,石鼓区消防救援大队启动助学帮困计划,不仅持续资助其生活费和学费,还经常邀请她到消防站过节,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2018年早春,罗同学与其外婆专程来到来雁塔消防救援站致谢。这场持续11年的爱心助学接力,不仅托起了她的大学梦,更让当年受助的贫困女孩蜕变成一名白衣天使。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珠晖区的“蓝朋友爱心课堂”开遍社区,常宁市的乡镇消防队在走村入户排查火患时总会捎上米面粮油,南岳区的消防员与景区孤寡老人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这群新时代的守夜人,用专业构筑安全屏障的同时,以真情搭建起直抵人心的桥梁。

责编:熊泊宇

一审:熊泊宇

二审:刘双

三审:鲁红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