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渊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6 10:05:38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黄文渊
沱江呜咽,凤凰垂泪。
张坤带资助的学生买文具和零食
2025年4月13日凌晨,广东东莞爱心助学老人张坤与世长辞,享年80岁。这位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结下27年不解之缘的助学老人,用毕生积蓄为3666名凤凰学子铺就求学之路。2013年,凤凰县人民政府授予张坤“荣誉市民”称号。2021年,张坤荣登3月“湖南好人榜”,获评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
缘起:一场跨越山海的善举
故事要从1988年讲起,张坤帮参加青年歌手大赛获奖的女儿回歌迷来信时,被一位小女孩因50元学费面临辍学的求助信触动,他当即附上学费,就此开启他的助学之路。从这之后,他开始参加广东省希望工程活动,了解到更多孩子求学的艰难。
一次偶然机会,张坤接触到凤凰11名面临辍学的学生,从此与凤凰结下不解之缘。
1999年,张坤第一次踏上凤凰的土地,他来到孩子们的家里看望,给他们买衣服,请他们吃饭。凤凰的这些孩子,让他那么地放心不下。在张坤助学的27年里,他先后138次来到凤凰,爬过山,越过坎,走过凤凰的山路十八弯,他的足迹遍布凤凰大大小小的校园。
截至目前,张坤的“千分一”助学团队共资助9106名学生。其中,在凤凰县资助学生众多,这3666受资助的学生成为当地教育扶贫事业中温暖而有力的注脚 ,他也被人们美称为“助学大王”和“助学痴”。
坚守:用爱托举希望的灯塔
张坤的助学理念质朴而坚定,坚持“六个自”原则,即自觉、自愿、自发、自由、自然、自在,让每一份善意都源自真心。同时,奉行“随缘结对,不强制摊派;资助人直接将资助款送到受助学生手中;资助人须‘一管到底’,即资助过程中绝不中途放弃”的理念,保障助学的纯粹与长效 。
在凤凰助学的岁月里,张坤的团队不仅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更关注孩子们的心灵成长。他们给每一个受助学生建立档案,定期回访,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心理状况。每逢开学季,张坤最忙碌也最开心,他忙着为孩子们筹备助学金、学习用品,看着孩子们拿着新书包、新书本时脸上绽放的笑容,他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他常说:“看到这些孩子学习、工作,甚至成家立业,那就是我最大的回报。”为了这份回报,张坤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他不顾自己年事渐高,身体状况逐渐下降,依然心系凤凰的孩子们。哪怕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像以前那样频繁走访,他也时刻关注着凤凰助学点的动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受助学生和当地老师保持联系。
回响:受助学子的感恩与传承
在凤凰,张坤的名字家喻户晓,他是孩子们口中亲切的“张爷爷”,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大恩人。
受助于2004年的吴笑梅,与张坤相识在凤凰县两头羊完小,一张小小的受助申请表,圆了她的大学梦。她回忆道:“第一次见面,从张爷爷的言语中我知道了小学之后还有初中、高中,甚至还知道了想都不敢想的大学,大山之外有繁华的城市。”在张坤的鼓励与帮助下,吴笑梅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如今跟丈夫定居西安,从事医务工作。她和妹妹都是张坤资助的孩子,妹妹也上了大学,现在在一家企业做会计。大学时打暑期工挣钱,张坤帮她联系工厂、车接车送到车站,每逢周末或下班,还车载零食水果去工厂,时间充裕时带她们去摘果子、看大海 ,这些点滴关怀成为吴笑梅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回忆。
“现在,我跟我的两个妹妹都加入了“千分一”助学团队,我们在淋雨的时候,张坤爷爷给我们撑过伞,而现在,也想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吴笑梅说。
何为“千分一”?这是张坤助学团队的理念,意思是每个人奉献收入的千分之一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公益就会成为习惯。
还有许多受助学生,在张坤的影响下,不仅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接过爱心接力棒,投身公益事业。他们利用假期回到凤凰,为学弟学妹们辅导功课,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外面世界的精彩;有的在工作后,加入张坤的助学团队,成为志愿者,继续资助贫困学生,让这份爱得以延续。
责编:李璇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