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军 李丽恒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6 10:02:2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严军 李丽恒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远因矿山无序开采导致生态破坏,遗留下一道道“生态疤痕”。近几年来,宁远县统筹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抚平“生态疤痕”,让废弃矿山恢复“绿水青山”,再造“金山银山”。
在东溪街道野鹿岗村粘土矿修复治理工程现场,大型机械正在施工作业,村民忙着种植柑橘、柰李等果树。这里原本是一个废弃的砖厂,由于露天开采,导致黄土裸露、废渣成堆。
该县自然资源部门立足实际,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生态修复3.6万多平方米,将原开采矿坑打造为一个集散步、垂钓、采摘、悠闲于一体的生态示范果园。施工方湖南省地信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汤承志说道:“我们对裸露矿山进行修复后,全部种上果树,然后管护3年,保证成活率,再移交给村集体。”
宁远县东溪街道野鹿岗村粘土矿修复治理工程现场
2022年,九疑瑶族乡西湾村的裕丰石场经过修复治理后,利用100余亩工矿用地吸引民间资本,建设九嶷山兔文化产业园,探索“矿区+文旅”的转型发展模式。产业园依托紧邻九嶷山景区的优势,根据地形建设亲子乐园、露营基地和餐饮区等,开发成集户外拓展、研学科普和团建游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实现“变废为业”“变废为景”。“从废弃的矿山,复绿成‘绿水青山’,又转变为‘金山银山’。”九嶷山兔文化产业园负责人张宇表示。
修复工矿用地后建成的宁远县九嶷山兔文化产业园
2022年,宁远县启动实施省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办法,根据自然条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废弃矿山修复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相结合。项目实施后,矿区及周边的植被得到恢复,原本损毁的土地得到综合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
宁远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先辉介绍,近三年来,该县按照“一矿一策”的思路,对70余处1800余亩历史遗留矿山进行了修复,其中修复了文旅产业用地100亩、耕地160余亩、林地1190亩、园地约350亩等可利用的土地。
责编:严万达
一审:黄柳英
二审:严万达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