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湘韵丨邂逅桃花谷

  湖南日报   2025-04-16 09:06:02

文丨谭清红

一瓣桃花飘上我的衣襟,是江永桃花节飘来的邀请函。我们“春风千里,‘湘’约‘两江’”游学一行,就这样邂逅桃花谷。

桃花谷在江永瑶乡兰溪香花井村。

车行多时,拐弯之处便迎来惊喜。一车人突然一齐“哇”地尖叫起来!漫山遍野的万亩桃林,正笑吟吟地、仪仗队似地迎接我们。这是三月的最后一天,也似乎是桃花开得最盛的时节,层林尽染,粉红色的云海、云雾,云蒸霞蔚。

我爬上山去,才发现这里的桃林与众不同,几乎每一棵桃树都生长在岩石缝里。奇石的阳刚,更显桃花之阴柔。

忽见一顶透明帐篷,架在山腰桃林中,一群游人正围着帐篷主人。帐篷主人,一张老护林人的脸,脸上沟沟壑壑,却满是灿烂。

我问:“摇一些桃花泡美容酒行不?”

老人回答:“已经没摇的了,这些油桃花是摇不下来的。”

我问:“那桃胶、桃花蜜有不?”

“也没有了,我家桃胶可拉成长丝,桃花蜜纯纯净净,早就被人定下了。”老护林人呵呵地笑着。

“那您家有蛮富裕了!”

老人的脸此时已绽开像古藤色的菊花,他说,“年收入百把万吧。你看对面桃花林,那联排别墅,冒炊烟的就是我家的农家乐。以前这里是‘八分石头两分地’的山旮旯,现在新农村一村一品,我们种桃人走桃花运了,两个崽都找了媳妇,现在儿孙满堂咯。”

我寻思着,政府引导村民撬石凿岩,愚公移山,选择在石缝里栽桃,绝不是无缘无故的。

“这石缝里种桃,自然与这瑶族自由恋爱的桃花文化有关。”向导像看出我的心思似地说,“瑶族不像汉人经历了儿女婚姻父母做主的漫长演变过程。在你们刚走过的勾蓝瑶寨里,一缕相互交织的眼神,就能编织成同心结;四枚竹叶包扎的鸡蛋示爱,即可牵手终身。”

“这桃花文化习俗,应该从瑶族始祖的故事说起吧。”有人说。

向导说:是的,瑶族始祖盘瓠原是平王一条龙犬,杀高王立功后,走了桃花运。平王宫女三千任他挑选,盘瓠谁都不要,却将口咬住了平王三公主裙角不放。盘瓠终于如愿以偿,成婚了。经过三公主一番调理,盘瓠从龙犬变成了一个大帅哥,后与三公主育有六男六女。平王很高兴,敕封盘瓠为始祖盘古王,孩子皆为瑶族子孙,并赐以姓氏。瑶族招郎习俗也源于此。

“难怪中国爱情小镇会定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我说。向导说,是的,那年江华县城被水淹,需重建家园。一张白纸画什么样的图画,才能让瑶族人民安居乐业?瑶族有歌鸟节、瑶歌会、盘王节等丰富多彩的节日,太需要一个集聚地。于是瑶族始祖盘王和三公主结发时的定情信物,被雕塑成天下第一大铜梳,鹊桥、三生桥、同心墙等,2000多套瑶族风情的住房,像桃花一样洒落在瑶都水街,成了瑶家姑娘小伙邂逅、恋爱的天堂。

“山高岭陡弯弯多,看见小妹想唱歌……”突然传来了山歌,又被嘹亮的声音接住:“你要连妹就唱歌,你要撑船就下河。半心半意不要唱,唱就唱到心窝窝。”

歌声、笑声在桃花谷回响,桃花也乐得在颤动。

责编:龙文泱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