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好声音丨春耕时节访廖家村镇莫家塔蔬菜基地

上官智慧 吴卫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5 15:31:54

桑植县廖家村镇莫家塔村的蔬菜大棚。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上官智慧

通讯员 吴卫华

4月14日凌晨5点,桑植县莫家塔村的蔬菜大棚已亮起灯光。

村党支部副书记向左坤正弓着腰查看辣椒苗,迷彩服袖口磨得发白。“新苗要抓紧管护。”如此早起并培管蔬菜,他保持了整整10年。

作为桑植县中小学校蔬菜主要供应基地,廖家村镇现有标准化蔬菜基地400亩,其中莫家塔村280亩。2024年,全镇蔬菜产值突破200万元,带动周边2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向左坤对木耳进行培管。

“叮——”上午11时,手机震动打破大棚的寂静。桑植县老区投采购部发来当日订单:白菜200斤、大葱50斤、木耳80斤……向左坤沾着泥土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转身开始调配人手。

这样的场景每天上演。通过“订单+基地”模式,莫家塔村蔬菜实现定向销售,2023年累计完成全县中小学校订单配送2000余单,日均供应新鲜蔬菜3000斤。

“莫大姐带五人摘白菜,老黄负责大葱,小刘采木耳。”向左坤的指令快速下达。村民们挎着竹篮穿梭在田垄间,刚摘下的白菜还带着露水,码放整齐后送往清洗区。

在廖家村,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可对物联网大棚进行“云操作”。

“喷灌系统堵了!”隔壁大棚传来急呼。向左坤小跑过去,跪在泥地里拆卸阀门。黑色泥浆溅满脸颊,经过20分钟抢修,水流重新喷洒在木耳菌棒上。

这样的突发状况曾是家常便饭。2022年,廖家村镇政府引入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建成55个物联网大棚。如今,手机APP就能查看墒情数据,病虫害发生率下降超一半以上,亩均产量提升30%。

下午6点,当日3000余斤蔬菜采摘完成,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家,向左坤叫来妻子,将蔬菜分类并装进泡沫箱里,直到晚上9点,才完成装车。

和妻子告别后,向左坤踏入货车驾驶舱。这辆自购的二手货车,3年跑了12.6万公里送货里程。当被记者问及油费自掏腰包是否划算,他抹了把汗:“看着乡亲们钱包鼓起来,值!毕竟我是共产党员嘛!”

村民们正在挑选合格的白菜。

送货的路上,40余个泡沫箱随着山路颠簸摇晃。一小时后,向左坤到达县城老区投仓库,只见他麻利地卸下货物,再与工作人员清点蔬菜。最终,结算单显示今日回款5680元。

返村的路上,向左坤在心里盘算着:照这样下去,基地规模得扩大,人手还得加好几个……到家时,已是深夜11时。

“无数个‘向左坤’为镇里的蔬菜产业贡献了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廖家村镇党委书记熊英说,下一步,廖家村镇打造县域内“蔬菜集散中心”,继续推进大棚蔬菜、露天蔬菜种植产业发展,不断丰富群众“菜篮子”,持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大力推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