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颖 瞿云 欧文琪 张贝 2025-04-15 15:25:4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周颖 瞿云 欧文琪 张贝
清晨的阳光洒满沅陵古城,龙兴讲寺的青砖黛瓦间,一群银发老人正用方言讲述着原四十七军湘西剿匪的红色故事;老街村口的“爱心超市”里,村民们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笑声中透着满足……这是沅陵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日常活动的一幕,也是新时代文明风吹拂城乡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沅陵县委宣传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扣文化、教育、健康等领域的民生需求,积极探索品牌共生、活动共情、校友共荣的“三共”模式,打造文明实践“基金池”、优化文明实践“项目库”、激活文明实践“动力源”,构建“全民阅读润心、实践活动聚力、教育反哺铸魂”三位一体的文明实践新格局,以财政小投入撬动社会大资源,推动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品牌共生:文明实践与项目动作同频共振
“大家好!我是乐朴乐读公益中心红色乐读社的早安志愿者闲云野鹤……”熹微晨光中,沅陵这座千年古城在琅琅书声中苏醒,第283期《城南旧事》诵读活动开启。全场分为若干个读书场景,采取剧本围读的方式诵读经典。
在沅陵,一场全民阅读的浪潮正悄然兴起,9个公益阅读空间缀连城乡经纬,上万册书籍点亮山乡心灯,30余个阅读社群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倾力打造‘中华书山’文旅新IP,赓续中华书山千年文脉,擦亮‘全民阅读 书香沅陵’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品牌与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县文明办主任吕珍飞介绍,该县引入品牌共生理念,开辟了“政府搭台-企业认领-公益运营”的新路径,常态化开展读书分享会、讲书人大赛、沅陵诗词大赛等文明实践活动,掀起了一股全民阅读的浪潮。
据了解,“文化品牌”效应吸引县新华书店捐赠20万元及沅陵籍企业家董海平捐资300万元成立乐朴乐读公益中心,创新打造“阅读领军者培育计划”;通过弘扬“阳明心学”传统文化,吸引沅陵籍企业家唐方平捐资300万,在沅梦基金会设立了“悦读经典”国学公益项目,为全县师生免费开展国学教育。
与此同时,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项目信息库,集中统筹发布项目信息,志愿服务队、公益团队、阅读社、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投标竞标、承接运营,整合调动各类民间资源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明实践,不断扩大“朋友圈”,打造“强磁场”,有效降低社会动员成本。2023年以来,该县仅用80万元财政资金累计撬动社会资金2400万元,激活了沅陵文明实践发展壮大的“一池春水”。
活动共情:文明风尚与公益情怀双向奔赴
在沅陵,一场关于文明风尚与公益情怀的“双向奔赴”正在悄然上演。当地政府以群众活动为“引爆点”,通过公共资源的复合化利用,实现了从“资源堆砌”到“场景赋能”的价值跃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体育赛事已跃升为文明创建的鲜活载体。这场文明新风的培育工程背后,是一场多方合奏的乡村振兴交响曲——沅陵县委、县政府以政策为引领,中远海运集团作为央企率先垂范,七甲坪、马底驿等乡镇商会群策群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踊跃参与,让“乡村篮球联赛”“中小学生足球赛”“中国传统龙舟赛”三大品牌赛事在辰州大地破土而出。
2024年5月,沅陵县七甲坪镇2024年第二届“苏木绰”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来自湘鄂黔三省的30支参赛队伍展开角逐。这场赛事不仅点燃了全民健身热情,更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消费达70万元,实现了“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良性循环。
马底驿乡的篮球联赛还创新性地融入土家摆手舞等非遗元素,让传统与现代在赛场上交相辉映。通过“赛事积分制”和“文明观赛公约”等创新举措,2024年全县已建成乡村篮球场485个,志愿者参与赛事服务超5000人次,体育精神与文明乡风在这里实现了完美融合。
走进凉水井镇百合村的数字化农家书屋,村民们正在翻阅农业技术书籍,隔壁活动室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这里不仅能看书读报,还能学技术、看表演,让我们这些‘泥腿子'也赶了回时髦。”百合村村民吕珍西感慨道。
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周浏军表示,不仅要让群众口袋鼓起来,更要让他们的精神富起来。
校友共荣:资源互通与价值共创筑梦同行
在教育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下,沅陵县创新探索“校友共荣”模式,以“情感共鸣”为桥梁、“价值共创”为引擎,通过“雁归工程”“筑梦计划”两大载体,将分散的校友资源转化为系统化教育赋能体系,实现从“个体反哺”到“生态共荣”的跃升。
以“雁归工程”为支点,打造资源转化生态闭环。该县依托“乡情资源数据库”,精准对接企业家、行业精英与家乡需求,将校友乡愁记忆转化为实际资源。
如,张家坪校友基金会构建“设施改善+师资提升+学生成长”三维反哺体系,联动七甲坪、肖家桥等地校友募集资金650万元,带动1.5万群众参与公益,惠及5200余名乡村师生,使3个片区高中录取率提升超20%,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展现校友资源与教育振兴深度融合的成效。
以“筑梦计划”为枢纽,搭建人才培育立体网络。该县通过公益成长导师制实施“星火工程”,124名教育领域校友组成“智囊团”,构建“校友导师-青年创客-在校学生”三级传帮带体系,形成“经验传导-实践孵化-价值反哺”的良性生态。
比如,“暑期支教2.0”项目联动校友企业开发“非遗工坊+生态农创”课程,让全县52所乡村学校1.5万名学生获得跨学科实践机会,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与学生素质提升。
“以群众需求为墨,以‘品牌共生、活动共情、校友共荣’的‘三共’模式为笔,将文化基因、乡土情怀与时代精神熔铸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沅陵样本’。”沅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仕娟如是说。
从文化品牌的价值共振到公共空间的情感共鸣,从校友资源的生态共荣到城乡文明的深度共情,沅陵正以“三共”模式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时代答卷。
责编:黄欣然
一审:黄欣然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