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4 19:17:41
囗 郭秋曼
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革命圣地,湖湘文化在这里发源,革命真理的火种在这里点燃,历史的回响与现代的潮音在此汇聚交织。
促进红色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是湖南落实党中央部署,推进“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必然要求,这不仅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实践路径,更在培育青年理想信念、砥砺青年家国情怀、厚植青年文化自信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红色文化数字化筑牢青年精神根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一代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陷入“无舵之舟”般的漂泊困境,削弱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而红色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通过创新表达形式与传播载体,使青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湖南省“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以传承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走进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史”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可戴3D眼镜或裸视,自主游览或固定路线,360度全沉浸式感受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足不出校“游览”40多个党史教育场馆,在全景式、全过程、高还原的场景中学习党史知识,曾经只能在课本上看到的文件和文物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这种数字技术的介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通过场景化的感知体验,使青年群体在革命精神的历史长河中实现价值共鸣。
红色文化科技化激活青年创新创业。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批敢想敢为的大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的热潮中,而科技赋能红色文化则为青年创新创业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竞赛单元等比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通过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青年在实现红色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指引新的道路。与此同时,湖南省内的一大批红色文化博物馆、陈列馆、革命纪念馆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重大任务,迫切需要新一代兼具技术能力与红色文化知识的青年人投入其中,利用VR、数字建模、AI生成技术等让场馆里的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文化资源的科技化还催生“文化科技”新经济形态,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兼具历史厚度与科技含量的实践场域。
红色文化形象化赋能青年使命担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如今,在湖南这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土地上,红色文化正以鲜活的形态激荡青年心潮,将历史的厚重淬炼为担当的力量,而科技赋能更让红色文化传承突破时空界限,迸发时代新意。青年学生走进毛泽东故居、韶山革命纪念馆等红色遗址,以“触摸历史、对话初心”的研学形式,在斑驳的文物与震撼的光影中感受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通过AR技术重现毛泽东求学足迹,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红色元宇宙”中完成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从“文化消费者”到“创造型传承者”,青年一代还主动参与红色文化IP开发,韩普宇扛起文化遗产保护重担,用AI技术解码千年石刻,将古城的沧桑岁月转化为数字记忆,用“黑科技”守护文明根脉;从红色文化创新者再到践行者,新时代的青年在田间地头用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在国际舞台上用实际行动发出中国声音,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转化为脚踏实地的担当,不仅是红色文化的守护者,更将成长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青春活力。(作者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
责编:颜石敦
一审:邓玉娇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