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军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4 09:52:46
文/彭军
1979年春节后的正月初十中午,我在家午餐后去办公室,路过农村工作办公室门口时,听到里面有说话的声音,便推门进入。但见本村的族爷爷彭宗教,正在和县委常委、农办主任张开宏谈工作。
见我进来,开宏同志开口说:“彭副书记(我当时任古丈县委副书记)你来得正好,彭宗教同志请求县里给他们生产大队安排几吨钢管,他们要架管取水解决社员们的喝水问题。”
听完他的这段话我很受感动,就问了他一个问题:“您既不是大队书记,也不是大队长,怎么您老人家来找张主任?”他回答道:“张主任前几年在我们公社当书记,经常找我了解情况,所以大队特派我来给张主任汇报。我们大队缺水是出了名的,没有水吃,到六月间就恼火得很啊!”
他说得情真意切,那用词、那眼神,深深地触及我和开宏主任的心灵深处。我和开宏同志对视良久,最终决定由水电局的同志负责办理此事。几天后,几吨镀锌钢管就由县水电局,派车拉到了茄通公社小龙热大队。
看到各种物资的到来,全大队社员无不欢欣鼓舞。一时间父子争先、夫妻抱团、祖孙比赛的劳动场面比比皆是,工地上红旗招展,吆喝声、号子声,热闹非凡。全大队社员同心协力,苦干实干霸蛮干,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清洁的山泉水引进了两个寨子,让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其实,小龙热为水奋斗,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经历其间的人有甘甜更有苦涩,有幸福更有辛酸。
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龙热响应政府大修水利的号召,先后修过两口山塘,但没用多久就出现了天坑,功亏一篑。后来,大家慢慢才明白,小龙热这地方,特别是修小山塘的地方是喀斯特地貌,地下裂隙多、天坑遍布,地表水留不住。
但大家为水奋斗的决心不仅没有动摇,而且更加坚定。他们请来水利工程建设的行家里手,共同会诊寻找可靠的水源,确定新建山塘的地址。经过多方探讨并和群众反复讨论,最终确定在“泽尺克爬壕”(土家语,地名)修建小山塘。因这地方是紫色砂页岩地质结构,没有地下裂缝,也没有天坑,反而有几处小泉眼,终年有水外流不断。
选址一经确定,全体社员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连续苦战几个春秋,吃住在工地,轻伤不下火线,小病靠汗水调养,硬是把一个能管本大队主产稻谷的“达哈”“滩浪坵”“阿泽爬壕”“撮湖泡”(均为土家语,地名)等生产作业区稻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小山塘建成了。社员们燃放鞭炮共庆胜利,庆幸自己从此以后有了旱涝保收的农田,再也不会没有大米饭吃、没有水喝了。他们欢呼,他们高兴,他们雀跃,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为修建小山塘而献身的谢泽云——小龙热大队年仅30多岁的青年才俊。为加快修建进度,也为解决没有资金买炸药的问题,谢泽云在自制土火药的过程中不慎引发爆炸而光荣献身。
农田灌溉问题基本解决了,人饮问题也基本解决了,按理说小龙热“水”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其实不然,因为山塘灌溉渠系没有硬化,很易损坏崩塌、堵塞;人饮工程没有有效的管理办法,破坏严重;源头水源又太小,无法保证在干旱的时候给家家户户供水。
面对问题,支部书记彭承敏率领村组干部从各方面争取项目、筹来资金。首先将两条灌溉水渠疏浚硬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永久性的旱涝保收农田,其次想法解决小山塘防渗、扩容和加固难题。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湘西州开展过一次轰轰烈烈的“口粮田”建设运动,从各渠道汇集资金实现人均半亩“口粮田”的建设目标。彼时,我已任州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一次,我和州县十几个单位负责人到小龙热集中调研。大家现场听、现场看、现场研究方案、现场落实资金、现场明确各自责任和任务,事后各自抓紧落实。当年就全面完成该山塘的各项防渗、扩容、加固任务,终于让前后经历40个春秋的山塘在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生于斯、长于斯,小龙热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至2005年退休后,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小龙热的发展,全身心地研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小龙热人饮问题,先后提出过数个方案。
第一方案:根据该村地质结构,从后山紫色砂页岩地质结构的“下吴烈枯”(土家语,地名),取一股长年经流不息的泉水,打隧洞穿过“里海枯”(土家语,地名)引入村寨农户。但县里担心“隧洞内可能会出现天坑”,砍掉了这方案,无奈只好放弃。
第二方案:2020年村民建议,引6-7公里以外的断龙山镇一个山洞内泉水进小龙热。我听后便组织队伍上山入洞现场调研,觉得该方案水源可靠,但管线太长,而且要穿越断龙山、红石林两个乡镇的数个村寨,牵涉面太广,不便于管理,此方案也只能放弃。后来我又建议引酉水河水上山,一次性从根本上解决永顺、保靖、古丈三个县的数个岩溶干旱乡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用水之需。但工程浩大,很难在短期内筹集那么大一笔资全。
面对一个又一个方案被否定,我一次又一次地静下心来同村民们反复商讨,村民建议在“泽尺克爬壕”山塘坝外再筑一个小坝,作为人畜饮水的水源池,只要水源池供水有保证,就能解决本寨村民的饮水问题。与此同时,在“滩浪坵”再建一个大蓄水池,利用丰水季节将蓄水池水储满,在干旱季节调节使用。如果再配套好管水、用水措施,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
我从2020年起就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2021年一天,我还和古丈县委书记谈及这个方案,县委书记很赞同。驻村工作队和村镇领导从当年起就开始具体策划此方案的实施。
2022年经过驻村工作队的艰苦工作和努力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由国家出资修建蓄水水池,并在2023年投入近20万元建成能储水1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2024年3月建成高标准水源池,基本解决人饮困难的历史难题。
长期为水奋斗的历史,也让村民明白了几个道理,待人饮工程配套建设竣工运行后,一是要进行爱水护水教育,让全体村民自觉保护水源地环境,维护引水管线,确保工程平稳运行;二是要制定具体的管水用水措施;三是坚持有偿使用,计量缴费,以水养水,确保人饮工程正常运转永续利用。
愿小龙热人畜饮水困难成为永远的历史!
彭军 2024年3月15日长沙
后记:继去年秋冬新建的“滩浪坵”大的蓄水池以后,马不停蹄地开工建造人饮工程的配套设施——水源池。克服了去冬以来的数场暴雪及冰冻等恶劣天气,终于高标准高质量地竣工投产。闻听此喜讯,我高兴异常,夜不能寐,浮想联翩,小龙热为水奋斗的场景像电影一样,一幕又一幕地展现在我的脑海里。即兴然提笔,择其主要,逐一记叙,旨在以此告慰为水奋斗的先行者,敬醒后人须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优良传统,建设美丽乡村,圆梦和谐社会。
责编:李璇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