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4-13 07:11:38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李文晴
工智能是一个赋能千行百业的产业,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产业蓬勃兴起,催生了一系列崭新且充满挑战的职业。连日来,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不同领域的开拓者,听听他们如何在智能前沿各显神通,塑造未来生活新貌。
智驾“领航员”,让汽车更聪明
“我毕业后就加入了公司,成为一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4月6日,中汽院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中心(湖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院湖南公司”)的吴泽健介绍,他所从事的岗位位列人社部认定的19个新职业之中,围绕智能驾驶与网联通信展开。
“就拿车辆ACC自适应巡航功能来说,出厂前必须测试能否正常开启,高速行驶时是否平稳,相邻车道车辆极限‘加塞’时,系统又能否妥善应对。”吴泽健说,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不仅致力于让汽车智驾功能更贴近人类驾驶习惯,还全力协助主机厂、研发机构揪出产品开发中的漏洞,为工程师呈上修复良策。
当下,传统汽车制造业迈向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汽车呈燎原之势迅猛发展。数据预示,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缺口约3.7万人,智能时代的汽车测试员已然成为职场“香饽饽”。
截至目前,中汽院湖南公司已累计为100多家车企操办超一万场测试,合作对象囊括广汽、比亚迪、三一、中车等知名主机大厂,以及华为、百度等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零部件供应商。伴随智能网联汽车出海进程加速,研发周期不断压缩,中汽院湖南公司今年检测订单同比激增100%,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愈发强烈。
中汽院湖南公司副总经理姜维介绍,公司现有专业检测人员约50人,大多具备计算机、汽车工程和电子信息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且多为双一流本科学历,这些高水平人才为企业检测技术团队注入强劲动力。
“公司每年引入20名专业技术人员,还会为他们开展涵盖国家标准、实践操作等的岗位技能培训。我们不单着眼于储备专业检测人才,更期望借此为智慧交通领域培育更多投身标准制定、政策咨询的行业精英。”姜维表示,随着新区车路云一体化逐步深化,只有紧密对接新区企业对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产业链与人才链的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职业培育协同共进,方能助力行业高速前行。
AI“质检员”,让人工智能更懂人情世故
与吴泽健的工作不同,田女士的工作内容是“找茬”,只是被“找茬”的对象是AI。
田女士就职于长沙市到家悠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名AI质检员,她肩负起检验AI“聪慧度”的重任。
“今年1月,公司全面启用人工智能回复平台,并为AI配置3名质检员,专职给AI‘挑刺’。”该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曾颖介绍,以往应对客户咨询,需15至20名接线员,如今AI担纲,质检员托底,AI愈发智能,服务效率也显著提升。
“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AI固定回复话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情感性’三重维度严格把关,一旦察觉问题,立即上报AI训练师调整优化。”田女士表示,通过持续提升回复质量,增进客户咨询满意度。
田女士举例,以往用户咨询家政服务,常规操作是靠预设提示语引导客户留联系方式,再安排销售顾问跟进,AI回复却简单生硬,易“吓退”客户。如今有质检员介入,AI回复变得温情脉脉。依据回复时效与质量,质检员定期优化关键词回答,力求快捷又贴心。
“曾有客户输入‘月嫂’,后台自动回复‘恭喜您升级做妈妈了’,接着推荐月嫂服务,实则客户仅需照顾‘小月子’的阿姨,因这种‘沟通障碍’,客户不满离去。此时,就需AI质检员迅速介入,让AI在恰当节点给出正确回应,也就是说在对的时间说对的话。”田女士回忆道,AI质检员比AI更擅捕捉客户“弦外之音”。
AI质检员上岗后,田女士所在公司家政平台用户响应率从95%跃升至100%,还实现24小时无间断响应,人工效率提升10%~20%。
“后续我们还计划拓展质检员职责,从在线咨询回复延伸至客服需求确认,先用AI替代客服外呼,再由AI质检员审核把关。”田女士表示。
校园“创客家”,开启AI育儿新程
新生命的诞生,于每个家庭而言是略带慌乱的幸福。若有“帮手”能秒懂宝宝哭闹缘由,依状况给出科学护理方案,育儿之路是不是会从容许多?
4月8日,记者踏入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见到了在此逐梦的湖南大学大三学生王蔚,身为湖南湘江新区深育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他携团队全力将“AI带娃”构想落地,助力新手父母轻松育儿。
今年21岁的王蔚敏锐地洞察到新手父母育儿过程中面临的痛点——面对婴儿啼哭,常常束手无策。2022年,王蔚踏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打开了通往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大门。依托湖南省嵌入式系统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可信系统重点实验室等宝贵科研资源,他对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用AI‘读懂’宝宝诉求,从而帮助到新手父母。”在学校积极引导和湘江新区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3月项目正式启动,一支23人、跨湖南大学多学院的复合型团队迅速集结,涵盖产品研发、技术攻坚等关键板块,全力攻克婴幼儿行为识别算法、家庭场景多模态数据分析等技术难关。
“我们第一代产品是‘树莓派’,这个可不能吃哦。”王蔚介绍,他们用“树莓派”微型电脑搭配3D打印外壳,打造初代AI智能“极光看护器”,融入呼吸睡眠监测、婴儿微表情分析功能。如今,第二代产品“深海鲸灵”已现雏形,模样如俏皮小鲸鱼,依托DeepSeek大模型,搭载多元传感器,能精准捕捉宝宝体温、哭声、表情等生理数据,凭借“人机对话”助力父母了解宝宝需求,给予个性化育儿指导。
目前,在合作单位开展的大规模临床测试成绩亮眼:系统识别肠绞痛、低热、饥饿等9大类婴儿需求,准确率高达92.7%,AI生成的安抚话术让家长焦虑指数骤降57%,夜间连续睡眠时长平均延长1.8小时。当下,团队正积极申请8项发明专利与5项软件著作权,筑牢技术根基。
王蔚向记者展示“深海鲸灵”的应用,“婴儿哭闹,育儿辅助系统即时响应。宝宝父母询问‘宝宝怎么哭了’,设备便会快速分析哭声、体温、表情等数据精准比对,给出相对应的反馈。”
目前,团队已收集数十万条数据,正向百万级数据库奋进,对研发“AI育儿决策支持系统”满怀信心。
责编:陈舒仪
一审:王智芳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