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17:21:4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郑丹枚 通讯员 唐芳艳 周玉玲)4月10日,在绥宁县瓦屋塘镇水庙村的南竹林上演了一场“科技秀”——伴随着一阵阵螺旋桨的轰鸣声,一架农业无人机在竹林间灵活穿梭,在技术人员的熟练操控下,将捆扎好的南竹从陡峭的山林吊运至山下的指定地点。仅需几分钟,便轻松完成了“出山之旅”。
绥宁县境内竹林资源丰富,现有竹林面积80.58万亩,立竹数1.8亿株,莽莽竹海既是大自然赋予当地的瑰丽宝藏,亦是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然而,传统搬运方式效率低、运输成本高,加上山高路陡,南竹下山难如同一道紧箍咒,制约着当地竹产业的蓬勃发展,村民长期面临“守着金山难变现”的困境,往往望“竹”兴叹。
为解决这一难题,绥宁县创新引入无人机吊运南竹,通过“空中走廊”将深山南竹高效运出,开辟了运输“快捷”道。
据了解,这款专门为山区物资运输研发的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将改变传统人工搬运南竹的弊端,最大载重85公斤南竹,每天可完成近5亩竹林的运输任务,效率是人工的15倍。
(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 唐芳艳 摄)
为推动无人机吊运项目落地生根,绥宁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给予购置无人机补贴、提供低空飞行审批便利等,累计投入资金数百万元,为项目实施扫除障碍。同时,政府组织技术人员对竹农进行无人机操作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一新型运输方式,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人员给竹农讲解无人机操作知识 唐芳艳 摄)
责编:周洋
一审:郑丹枚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