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17:10:19
蒋连波 新宁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摘要: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强化党建引领已成为提升医院治理效能、创新健康服务模式的核心引擎。本文立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视角,系统探讨“双带头人”培养铸魂工程、党建查房闭环管理、智慧党建平台建设等创新路径,重点阐释党员名医示范引领、红色志愿服务体系构建、医疗扶贫长效机制等实践举措,通过组织力提升带动服务能级跃升,以红色引擎驱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
关键词:党建引领;医院管理;健康服务
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肩负着提升治理能力与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双重使命。当前,医院管理正面临着服务模式转型、资源分配优化及医患关系协调等多维度挑战,亟待通过党建引领实现组织效能与服务质量的协同提升。本文立足党建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逻辑,聚焦"双带头人"培养机制的系统性构建、党建查房对医疗质量的全流程把控、智慧党建平台对管理决策的科学支撑等核心议题,同时探索党员先锋示范、志愿服务网络拓展、城乡医疗协同发展等创新服务模式,旨在揭示新时代医院党建工作的价值转化路径,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一、党建赋能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创新路径
1.1“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强化组织保障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双带头人”培养工程通过构建“政治强、业务精”的复合型干部成长机制,为医院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该工程聚焦临床科室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双肩挑”能力建设,建立以政治素养、管理能力、专业水平为核心的三维遴选标准,将党性教育深度嵌入干部选拔培养全链条。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党建业务交叉挂职等制度设计,推动学科带头人在医疗服务中践行党的宗旨,在组织生活中淬炼管理智慧,形成"抓党建促业务、强业务固党建"的良性循环。在实践层面,双带头人既牵头组建跨学科诊疗团队破解疑难重症救治难题,又主导构建科室运营质控体系规范医疗行为,其双重角色属性有效弥合党建与管理“两张皮”现象。医院通过建立“双带头人”职业发展通道与绩效评价体系,既强化政治激励的导向作用,又突出业务贡献的价值认同,促使党员干部在深化医改实践中切实发挥头雁效应,为新时代公立医院建设注入强劲动能[1]。
1.2党建查房制度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党建查房制度通过构建"组织监督+专业督导"的协同机制,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内生动力。该制度以党委班子牵头组建联合查房小组,整合医疗、护理、院感等专业力量,定期深入临床一线开展立体化巡查。查房内容突破传统行政检查的局限,既聚焦诊疗规范执行、院感防控落实等核心环节,又关注医患沟通实效、服务流程优化等软性指标,形成覆盖“技术质控-服务质效-管理质态”的三维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查房组通过现场调阅病历、追踪操作流程、访谈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等方式,建立问题发现、反馈、整改的闭环管理链条。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查房数据,将高频问题纳入PDCA循环管理,针对药品管理漏洞、多学科协作梗阻等深层次矛盾,制定党组织牵头攻坚方案。该制度特别注重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桥头堡作用,要求支部书记参与质量改进项目认领,建立问题台账销号制,并将整改成效纳入支部考核指标,促使党员在缩短患者候诊时间、优化危急值通报流程等具体实践中主动担当。这种将党建触角延伸至医疗质量末梢的创新模式,既强化了党组织在质量管控中的引领作用,又激发了医务人员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自觉意识[2]。
1.3智慧党建平台实现管理效能倍增
智慧党建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组织运行生态,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医院管理体系,开创了“指尖上的党建”引领管理效能跃升的新范式。平台构建“学习教育-组织管理-监督考核”三位一体的智能系统,开发在线学习积分制、组织生活线上留痕、党员先锋指数测评等模块,实现党务管理从纸质台账向动态数据流的转型升级。平台打通HIS系统与党建数据库的接口,建立党员业务绩效与组织贡献的双维度评价模型,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精准识别学科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的结合点。在实践层面,支部书记可借助可视化驾驶舱实时掌握党员参与疑难病例讨论、开展健康宣教等履职数据,党委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将主题党日与DRG控费、日间手术推广等重点工作有机衔接。平台特有的任务督办功能,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承诺事项分解为可追踪的进度条,通过自动提醒、超期预警等机制确保惠民举措落地见效。这种技术赋能下的党建管理模式,既实现了党务与业务的同频共振,又催生了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再造,为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解决方案。
二、党建引领医院服务人民健康的新举措
2.1党员名医工作室打造服务示范窗口
党员名医工作室通过构建"政治引领+专业示范"的服务新模式,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医疗服务品质。该机制遴选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党员学科带头人,组建跨专业诊疗团队,在门诊大厅设置实体化服务窗口,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身份、专家亮承诺"行动。工作室实行“固定排班+弹性预约”双轨制,除常规接诊外,每周开设党员专家义务咨询时段,针对疑难病例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将党性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行动自觉。在服务内涵拓展方面,工作室建立“1+N”健康管理机制,由领衔名医牵头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党员医护协同开展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延伸服务,并通过健康大讲堂、患教手册编印等方式强化预防保健知识普及。为确保服务示范效应长效化,党委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将工作室运行质效纳入支部书记述职评议,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服务流程追溯等方式量化评估党员专家的示范带动作用。该模式有效破解了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使党员名医既成为技术攻坚的排头兵,又转变为服务创新的实践者,在缩短患者确诊周期、提升治疗方案精准性等方面形成标杆效应。
2.2红色志愿服务队延伸健康管理触角
红色志愿服务队以党组织为枢纽整合医疗资源,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这支由党员医护骨干为核心、入党积极分子为补充的队伍,依托支部建在专科上的组织优势,定期深入社区、乡村、学校开展健康管理专项行动。服务队建立“需求清单-服务菜单-反馈问卷”闭环工作机制,通过网格化分片包干,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为空巢老人提供上门巡诊服务,为留守儿童开展生长发育监测。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志愿队推行“固定服务日+应急响应”双轨制,既保证每月定期开展血压血糖监测、合理用药指导等基础服务,又能快速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求。党委将志愿服务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开发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居民健康诉求实时收集与服务资源智能匹配,通过服务时长累计、服务质量评级等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活动从阶段性任务转变为常态化实践。这种扎根基层的服务模式,不仅延伸了医院健康管理的物理空间,更通过党员医护与群众的面对面交流,重塑了医患信任关系,为构建全民健康屏障注入了红色动能。
2.3党建引领医疗扶贫与基层医疗服务
党建引领医疗扶贫与基层医疗服务通过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联建--党员结对”的协同机制,将公立医院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健康扶贫的实践效能。医院党委牵头建立对口帮扶责任清单,按照"一院一策"原则与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远程诊疗平台搭建、驻点医疗队派驻、基层医护人员跟班培训等方式,系统性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在具体实施层面,组建以党员业务骨干为主体的巡回医疗队,采取“定期驻点+巡回诊疗”模式,深入偏远地区开展疾病筛查、手术带教、健康宣教等精准帮扶行动,同步建立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对帮扶成效进行全流程跟踪管理。针对基层群众健康管理需求,创新开展"党员包村联户"行动,组织党员医护与重点人群建立长期健康指导关系,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健康档案动态更新相结合,形成覆盖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闭环管理体系。这种党建引领的医疗扶贫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帮扶的资源单向输送局限,更通过党组织纽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与再生,让党员医护在服务实践中深化了宗旨意识,构建起可持续的城乡医疗服务共同体。
结束语:党建引领通过制度创新与组织重塑,将政治优势有效转化为医院治理效能,为现代医疗机构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核心驱动力。在管理层面,双带头人培养、党建查房与智慧平台构建起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在服务领域,名医工作室、志愿服务与医疗扶贫形成了多层次健康保障网络。这些实践表明,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医疗服务精准度与群众获得感。通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长效机制、激发党员主体意识,推动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践行护佑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
参考文献
[1] 张金霞."四个工程"推进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J].前线, 2024(11):79-81.
[2] 朱真伟.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 2022(026-006).
责编:周洋
一审:周洋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