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深处的生命礼赞——西双版纳行记

    2025-04-11 10:42:33

文/郭建江

地处彩云之南的云南,有一个地方叫西双版纳,在云南的最南端,与缅甸、老挝相连,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令人神往。

今年3月,我们好友相邀,决定去西双版纳,领略她的神奇与美丽。

3月下旬,春和景明,诗一般的季节,正是出行的好时光,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一行来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准备探寻这个雨林深处的“秘境”。

“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意为十二,版纳意为一个提供赋税的行政单位(直译为“十二千田”),实际上指十二个行政区域,古称勐泐。这十二个行政区即:景洪、勐养、勐龙、勐旺、勐海、勐昆、勐阿、勐遮、勐腊、勐棒、西定、易武。1955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州现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三个县市,景洪市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及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颗镶嵌在热带雨林中的明珠。

走在景洪市的大街上,热带气息扑面而来,天空湛蓝湛蓝,云朵像棉花一样低垂,仿佛伸手就能碰到,街道两旁满是高高的椰子树、棕榈树,一路绿意盎然。景洪市的建筑风格独特,随处可见金光闪闪的佛塔,塔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感觉好像穿越到了东南亚某个国家。傣族特色的建筑,色彩鲜艳又不失雅致,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独特的民族风情。走到澜沧江边,江水碧绿清澈,倒映着岸边绿色,微风吹过,舒适得让人不想离开。

西双版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宗教文化、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我们来到这里,要踏入的是一个将信仰、生灵与绿意编成锦绣画卷的“秘境”。

西双版纳地区以傣族为主,是一个傣族自治州,傣族普遍信仰南部上座佛教,又称南传佛教(小乘佛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傣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来记载佛教典籍资料,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南传佛教文化圈,对当地傣族的道德心理、风俗习惯、文学教育、天文历法、医疗卫生、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南传佛教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宗教信仰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这里佛寺建筑随处可见,有的佛寺旁边就建有佛塔,城市中有佛寺,就是边远村寨,也建有佛教村庙。佛寺、佛塔成为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所,成为世人心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来到版纳,参观佛教建筑成为游人的必然。

在景洪市,我们首先游览的是景洪大金塔。西双版纳景洪大金塔,也被称为缅甸大金塔,位于景洪市沧江新区宣慰大道北段,是一座以南传佛教文化为主题的寺庙。站在大金塔前广场,放眼望去,只见一座金碧辉煌的金塔耸立眼帘,中心部位为一座大金塔,四个方向有四座小塔。走进寺内,大塔为贝叶经博物馆,共两层房间,四小塔为实心塔。大塔正中塔柱周围供奉星期佛,供信众祈福。大塔塔身高六十六点六米,寓意发源于中国的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从西双版纳出境在越南入海,连接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即有名的一江连六国。寺庙内佛塔、大殿、僧舍组成为一个整体,采用傣式风格,体现了傣族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融合。景洪大金塔是当地居民和游客进行宗教活动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景洪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版纳期间,我们还专门去参观了勐泐大佛寺。该寺是在已被战争损毁的“景飘佛寺”原址上重新建设的佛教场所,占地650亩,建筑面积24000多平方米。该寺依山而建,由佛教大殿、配殿、藏经楼、长老寮、吉祥大佛、悉达多太子广场、佛学院、菩提园等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呈坐佛形状,上下落差达122.8米。从山门至万佛塔,以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即诞生、出家、成佛、弘法到涅的主要佛事活动、佛教故事为主线,通过教吉祥数、壁画、雕塑等展示南传佛教的传统文化。勐泐大佛寺是西双版纳所有佛寺中最大的寺,地位更是至高无上的,是傣家人心中的圣地,也是世界南传佛教的文化中心。寺内礼佛、祈愿和游人众多,我们在游览期间,看到众多佛塔和释迦牟尼佛雕前,不时有信众礼佛、跪拜。还不时听到奇妙的钟声,荡涤人民的心灵。

西双版纳是一个拥有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佤、景颇等十三个民族的多民族居住区。来到这里旅游,一定要去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和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我们先是至勐巴拉娜西大剧院,欣赏特色少数民族歌舞表演,然后再去傣乡做客。我们参观的是一个叫曼开的傣寨。在曼开傣寨,一位漂亮的傣族姑娘玉明接待我们一行。一见面,玉明姑娘就对我们说“叔早利”,然后解释说“叔早利”是傣族你好,与大家打招呼。接着给我们介绍了傣语“美女”、“帅哥”的叫法,美女叫“哨多哩”,帅哥叫“猫多哩”。她高兴地说,大家可以叫她“哨多哩”,也可以叫她“玉哨”。于是大伙便“哨多哩”“猫多哩”地叫开了。曼开寨大多数傣族同胞以种植橡胶、水稻为生,也种植一些热带水果,附带加工一些傣银工艺品。在带领大家参观了寨子里错落有致的竹楼、橡胶园、果园之后,玉明带着我们来到她家。“玉哨”给我们倒上泡好的傣家茶,上了自制的苞谷酒给大家品尝,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傣族民俗后,着重介绍了傣族婚俗。西双版纳的傣族与其他地方的傣族婚俗不一样,他们的传统婚俗普遍实行“男嫁女娶”制度,即男性婚后到女方家庭居住并承担劳动义务的妻居模式。其特点主要有:男性要“嫁入”女方家庭生活,婚礼在发方家举行;男方需要在女方家居住三年作为“试婚期”,期间需承担繁重劳动(如割胶、农耕等),表现不佳可能被女方辞退;男方结婚要准备腰带、手镯、梳子、银碗等银器四件套和一定数量的橡胶林作为嫁妆;女性在家中拥有主导权,掌管财产,男性要负责家务。家中生女孩视为值得庆祝之事,而生男孩则被认为是生了“赔钱货”,需要准备嫁妆。这种婚俗主要缘于母系社会的遗留,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习俗也在逐渐淡化。中午我们还品尝了傣族风味餐。

在版纳的第三天,我们前往南糯山,参观哈尼族六大茶山之一的古茶山,原汁原味的在哈尼寨、云雾缭绕的梯田就在眼前。我们入山观看生长了800年的古茶树,感受千年万亩乔木古树茶园的高山云雾、静谧溪谷、哈尼老寨和南糯古茶,品尝当地正宗普洱茶,参观东南亚唯一的哈尼——阿卡博物馆。哈尼族是我国最悠久的民族之一,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代羌人,不断往南迁徙后,最终定居于云南澜沧江、红河流域的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等地,有自己的语言。哈尼先人进入缅甸、老挝、泰国、越南,融入当地,国际上称之为阿卡。在寨子里,身着蓝腚扎染服饰的哈尼姑娘接待了我们,在茶农家喝到了古树茶煮的“竹筒茶”。哈尼族的信仰体系中,万物皆有灵。他们供泰的“”神树下,至今还保留着用槟榔叶编成的“”,用芭蕉叶裹着米酒为茶树王献祭的传统。

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末端,澜沧江大断裂带两侧,地势北高南低,澜沧江由北向南穿过。又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和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森林生态博物馆”、“热带雨林之乡”的美称,其雨林覆盖率达80%,到版纳,免不了要看雨林、去植物园看动物、观植物。

野象谷是亚洲象的栖息地,中国境内野生亚洲象仅存300余头,在野象谷周边常年活动的亚洲野象约100余头。在这里让游人得以在不干扰亚洲象的条件下,近距离安全的观看野生亚洲象,成为中国唯一一处可以与亚洲象近距离交流的地方。在中国要看亚洲野象,必须到西双版纳,到西双版纳看野象,必须到野象谷。清晨我们乘坐大巴车来到勐养国家自然保护区,下车后进入景区。野象谷景区以亚洲野象、基诺族文化及热带雨林为特色,景区内有野生动物900多种,亚洲象是主要种类,其他还有金花蛇、眼镜王蛇、巨蜥、狗熊、懒猴、猕猴、孔雀雉、原鸡等国家保护动物。景区占地面积3.69平方公里,动物景观主要有蛇园、蝴蝶园、百鸟园、猴园、亚洲象园和大象表演区。景区修建有1043米的观象长廊,游人在长廊上可以安全观看野象觅食嬉戏,还可以看到麂子、马鹿、野猪等其他野生动物。在大象表演区,我们还看到了大批人工驯养的大象的精彩表演,如吃西瓜、吃花生、登高吃红萝卜、洗沙浴、洗水浴。野象谷是亚洲野象繁衍生息的天堂。而西双版纳丰富的植物和温和的气候,则是动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家园。西双版纳有野生动物750多种,占全国的25%左右。

在西双版纳,我们先后去了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森林公园,领略了热带雨林和热带植物的风光。进入原始森林公园,一望无际、郁郁苍苍的热带雨林映入眼帘,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高耸入云的树木,缠绕交织的藤蔓和五彩斑斓的花木构成一幅生动的雨林画卷,是那么的和谐美丽。漫步在林中,听着鸟鸣虫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让人心旷神怡。雨林中奇特的植物,如望天树、云南紫薇、铁力木,众多植物种属,相互交错生长,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灌木林、竹木混交林,还有各种攀援附生植物,形成了一片墨色的大幕,遮天盖地,无比壮观。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研究所占地11.25平方公里,在这里我们不光见到了热带橡胶林,还见到了大量的热带水果林,有菠蔓、香蕉、槟榔、龙眼、荔枝、芒果、油梨、潘木瓜、可可等。在这里我们重点参观了研究所的百花园。百花园植物采用孤植、纯片大片种植、专科专属保存、攀援及水生花卉培植多种方式展示,形成不同的赏景空间,创造“天女散花”、“层林尽染”、“五彩缤纷”和“花生花落”的不同景观效果,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充分展示花卉植物的科学和文化。在展示区,我们看到了众多的三角梅、叶子花和兰花,真是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特别是鸡蛋花,叶未长,枝头上长的是白色花朵,甚是奇特。

时光一闪而过,几天的西双版纳之行就要结束。回程的航班上,舷窗外掠过连绵的橡胶林、热爱雨林和错落的竹楼,我仿佛听见了澜沧江的涛声、佛寺的钟声、基诺山的鼓声。西双版纳这片被北回归线吻过的土地,用她永恒的绿意与多元化的文明,在每个人的心里种下一棵开满不同花朵的菩提树。而旅行不过是借自己的眼睛,重新发现内心深处那个与万物共舞的自己。这时,傣族姑娘传唱的歌曲不由在脑海中响起,久久不散:

想摘一片一片绿叶

想写首小诗一首小诗

告诉你告诉你

西双版纳总有忘归的感觉

哎西双版纳哎西双版纳

水一样的傣家姑娘

让我踏上竹楼的台阶

……

让我听懂你的语言

让我融进你的世界!

责编:周洋

一审:周洋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