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0 14:41:21
近年来,湘潭市雨湖区先锋街道高岭社区立足老旧小区实际,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携手湘潭市仁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业社工理念打造“五微”工作法,通过微力量、微联动、微心愿、微服务与微激励五大要素的有机融合,打通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激活“微益+”新动能,全面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水平。
微力量:以小见大筑基石
坚持“为民、便民、安民”的理念,将微益行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划分到辖区内每个小区,开展“零距离”服务。通过常态化走访群众,及时收集社情民意,社区不断构筑起倾听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的党群“连心桥”。通过定期开展服务技能培训,培育出21名掌握基础调解、急救等技能的“社区治理专员”,累计收集社情民意137条,推动解决楼道照明改造、适老化设施增设等民生问题13件,“微力量”构建起“15分钟志愿服务响应圈”,也为社区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微联动:织密社区情感网
注重加强社区内部及社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积极与辖区内25家个体工商户、4所学校(湘潭大学、湘潭广播电视大学、湘潭技师学校、工贸中专)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共商共管,形成“区域化统筹、联合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联盟机制。同时,社区引入“五社联动”机制,针对“一老一小”群体,社区开展了儿童安全、自护、传统文化教育和文娱活动,以及老年人帮扶服务,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维修家电、维修房屋、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联合湘潭市莲城志愿者协会开展“银龄数字课堂”“寒暑假托管班”等品牌项目,累计服务“一老一小”群体2800余人次。“微联动”不仅织密了社区情感网,也提升了社区服务的专业性和覆盖面。
微心愿:聚沙成塔暖人心
高岭社区以小区为单位,通过唠家常、问需求、听建议等方式,组织小组干部、楼栋长、微益行骨干成员开展大走访活动,收集小区内的社情民意,上下联动解决居民问题。同时,社区还设置了一面“微心愿墙”,安排志愿者定期收集“微心愿”,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为人民群众实现心愿,解决问题。截至目前,社区已解决“微心愿”30余个,其中完成适老化改造、困境儿童助学等“特殊心愿”9个。“微心愿”的实现,不仅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也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微服务:细致入微显真情
高岭社区组建“微益行志愿者协会”社区社会组织,同时孵化培育了2支志愿服务队伍(“暖心”志愿服务队、科普知识宣传志愿服务队),并引进“湘潭市莲城志愿者协会”力量,打造“红漾高岭,益行高岭里”服务品牌,提供精准志愿服务。社区通过多元化、黏性化、常态化的服务,切实将社区治理的难点变为社区治理的特色亮点,突出关爱“一老一小”等群体。开展“社工+志工”的服务使独居老人探访覆盖率从65%提升至100%,青少年安全教育普及率达95%,培育出21名居民自治骨干。“微服务”的践行,不仅提升了社区服务的精准度,也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微激励:奖励虽小意义大
为激励志愿者的积极性,高岭社区通过定期开展志愿者积分兑换活动,回报他们的辛勤付出。不仅让志愿者的工作获得肯定,也是社区治理创新与和谐发展的生动体现。仁与社工机构指导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链接爱心企业捐赠物资价值5.2万元。2024年志愿者留存率达85%,6支楼栋自治小组实现“自组织、自服务”,形成“解决一个问题、带动一批居民、激活一个楼栋”的链式反应。“微激励”模式,不仅增强了志愿者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也激发了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高岭社区微益行志愿服务队推行“五微”工作法,以人性化、精细化为导向,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通过整合“微力量”、强化“微联动”、落实“微心愿”、优化“微服务”、完善“微激励”,社区不仅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激发了“微益+”的创新活力,推动精细化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未来,高岭社区微益行志愿服务队将持续深化“五微”工作法,凝聚居民共识,提升服务效能,携手打造和谐、温馨、宜居的美好家园。(郭喜)
责编:周听听
一审:张马良
二审:陈勇sz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