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八中何贤文:三十七载育桃李 丹心一片铸师魂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4-10 13:16:14

新湖南客户端4月10日讯(通讯员 罗祥兵 陈利利)2025年春季的一个上午,郴州市八中初三某班的教室里传来阵阵笑声。讲台上,一位头发花白却身姿挺拔的老师正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串夸张的数学符号:“同学们看,这个公式像不像一只跳舞的青蛙?”幽默的比喻瞬间化解了二次函数题的枯燥,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知识点。这位老师,正是学生们口中的数学“大魔王”——何贤文。

从教37年,何贤文创造过太多“逆袭”奇迹:倒数班级一年跃居年级第一、数学“困难户”中考拿下近满分、分层教学法让优生与学困生齐头并进……他用严谨与幽默交织的课堂,书写了一位普通教师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差班”变“王牌”:成绩背后的逆袭密码

何贤文曾经接到一项“烫手山芋”——接手初二(164)班和(171)班的数学课。这两个班级初一时数学成绩全年级垫底,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迷。面对班主任的担忧和家长们的质疑,何贤文却笑着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没找对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何贤文悉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力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知识体系,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后来他创新运用的“分层教学法”开始显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既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也能让学困生“跟得上”。课后义务开设“午间加油站”,培优辅差,利用休息时间一对一辅导。

当时他努力争取每周上四个晚自习,时间更是一点儿也没浪费。学生小颖(化名)回忆:“何老师总说‘慢慢来,我陪你们闯关’,他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却从不收我们一分补课费。”一年下来,两个班在全年统考中名列年级第一、二名,在毕业考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学生与家长的回访中,他高票当选被评为“最满意老师”。

“会笑的抛物线”:多年经验下的教学智慧

何贤文的课堂永远不缺小巧思。当学生们在函数图像前抓耳挠腮、神情萎靡时,他会突然变出用函数绘制的笑脸:"同学们看!抛物线也会笑,数学的世界里可没有低谷!"这种将人生哲理编织进数学的趣味教学法,让许多把数学当做大敌人的少年们重新爱上课堂。

"教育不是填鸭,是找开关。"何贤文的教案夹里,夹着几十张学生写的"数学自白书"。他总能从那些涂鸦、错题甚至课堂走神里,找到点亮孩子思维的那根火柴。他把课堂设计分为“基础题”与“拓展题”,学困生从夯实计算能力入手,优生则挑战思维拔高题。学生小哲(化名)至今珍藏着一本泛黄的作业本,其中一页写着何老师工整的字迹:“今天这道题,你解法比老师还巧妙!”

其实何贤文的办公桌抽屉里,常年备着止痛药和鼻炎喷雾。37年教学生涯,肾结石、胆结石、过敏性鼻炎轮番折磨着他。病痛发作时,写板书都像在进行体力挑战,但他从未因此耽误一节课。对他的学生们来说,那种把病痛揉进粉笔灰里的倔强,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笨功夫”带徒弟:薪火相传里的优秀导师

作为学校"青蓝工程"的资深导师,何贤文的徒弟们总能收到神秘的"教学盲盒"。某天打开备课夹,会发现贴满便签的教案;准备公开课时,总会出现手写的教学锦囊。在他看来教育就像接力赛,一个接着一个要把接力棒传得更稳,才能向着终点跑得更远。

他参与编写的《导学案设计与运用》内容,被老师们称为"课堂指南针",得到了学校领导与同事的一致肯定。创新的"基础+拓展"双轨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上升通道,所授课程多次获校级精品课。实实在在地帮助了许多青年教师在专业能力、职业韧性上实现多维成长。

执教37年来,获得无数优秀、先进等荣誉称号的何贤文更愿意提起他教学时普通却动人的故事。翻开何贤文的教案本,每一本扉页上都写着他从1988年就立下的教育理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回首过去,年近六旬的何贤文老师,躬身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以饱满的热情舍己耕耘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为学生们点亮了希望之光,也为更多年轻教育者们指明了人生之路。

责编:周培

一审:黄爱民

二审:蒋俊

三审:王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