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5-04-10 10:47:54
温情表象下的叙事裂痕与生命哲思——评电影《我会好好的》
文|黄建平
《我会好好的》是董宏杰执导,薛晓路监制,张子枫、王景春主演的电影,该片于2025年3月2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围绕女孩赵小满与流浪狗小意的双向救赎,在人宠治愈的温情故事里,探讨生命的离别、接纳与成长的宏大命题。
多维的主题
《我会好好的》将生命的无常与离别之痛作为贯穿全片的情感脉络。影片通过赵小满经历母亲的骤然离世,以及她与小意之间可能面临的生离死别,细腻且生动地描绘出人类在面对失去时,内心深处的恐惧、挣扎与痛苦。影片并未一味沉浸于悲伤的情绪之中,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引导观众思考如何在伤痛中与过去和解,重拾对生活的热爱。这种将宠物与人类情感紧密交织,并升华至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的主题,展现出创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赵小满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挫折与磨难后,逐渐理解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学会放下对母亲离世的执念,勇敢地面对生活,这种内心的转变不仅体现了生命的韧性,也为影片的主题增添了一抹希望的亮色。同时,影片对宠物殡葬行业的展现,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生命价值与尊重的思考,拓宽了影片主题的广度与深度。
鲜活的角色
张子枫饰演的赵小满将其孤独、倔强以及内心深处的善良与坚韧,诠释得淋漓尽致。小满因母亲的突然离世,与父亲之间产生了深深的隔阂,毅然放弃大学学业,选择打工攒钱,只为给母亲购置一座气派的墓地。这份看似叛逆的行为背后,实则是她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变故的迷茫与无助。而在与小意相遇后,赵小满在与小狗的相处中,找到了久违的情感寄托,张子枫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这一过程中赵小满内心的变化,如情感的复苏、自我的成长等,生动地呈现给观众。
王景春饰演的父亲赵补金将一个因痛失爱妻而陷入酗酒颓废,与女儿关系紧张的中年男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赵补金对生活的无力感,以及对女儿那份深沉却不知如何表达的爱,在王景春的演绎下,显得真实而动人,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家庭变故对每个家庭成员带来的巨大冲击。
叙事上的短板
尽管影片在主题和角色塑造方面可圈可点,但在剧情设置上却存在不少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整体质量。开篇赵小满放弃上大学,选择打工攒钱给母亲买墓地的行为显然不符合常理,对于家境贫寒的她而言,这一决定无疑切断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也缺乏合理的动机支撑。此外,她短时间内考取 B 驾驶证的情节,同样缺乏必要的铺垫,让观众感到突兀。
在情感投射方面,赵小满对流浪狗小意的情感转变过于迅速和强烈。小意作为母亲去世后闯入赵小满生活的新成员,她几乎瞬间就在小意身上倾注了全部情感,这种情感的建立缺乏足够的时间与事件积累,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再者,影片中存在多处逻辑漏洞,如父亲在林中跌倒失踪后,小意神奇地找到他;父亲仅让小意闻过一次交趾黄檀木头的气味,它就能在广袤的山林中精准定位到那棵树,这些情节过于脱离现实,削弱了故事的可信度,破坏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节奏上的不合理
从整体呈现效果来看,《我会好好的》有温暖写实的一面,如赵小满与小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让人真切感受到人宠相伴的温馨与美好。但影片在节奏把控上存在严重问题,多条故事线并行,如父女和解、宠物殡葬、怀念母亲等,各条线索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整合,使得剧情显得凌乱无序,观众难以深入理解每个情节背后的情感逻辑。
此外,影片在情感渲染上用力过猛,大量催泪剧情集中在短时间内爆发,过度煽情的手法不仅让观众在情感上应接不暇,也削弱了情感表达的真挚性,难以真正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这种叙事节奏的失衡,使得影片在试图传达生命哲思的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叙事支撑,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会好好的》以其对生命与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展现出一定的艺术价值。然而,剧情上的逻辑漏洞和叙事节奏的混乱,却成为影片难以逾越的障碍。这部影片如同一个怀揣美好初衷的探索者,在试图讲述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时,因种种叙事上的不足,而未能抵达理想的彼岸。它提醒着电影创作者,在追求情感表达与主题深度的同时,不能忽视故事的逻辑性与叙事的合理性,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真正打动观众、引发共鸣的优秀作品。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