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5-04-10 10:46:30
聆听无声世界的呐喊与温情——评电影《不说话的爱》
文|红毅
《不说话的爱》是由沙漠执导,付丹迪编剧,陈国富监制,张艺兴领衔主演,李珞桉、黄尧、安沺主演,章若楠特别演出,袁文康、艾丽娅友情出演,王先贺特别邀请的电影。该片于2025年4月3日上映,改编自沙漠在《开拍吧》中的同名短片。电影不仅对原故事进行扩充,还深入挖掘听障群体的生活境遇与情感纽带,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家庭与社会的交错困境
影片以聋人父亲小马(张艺兴饰)和女儿木木(李珞桉饰)为主角,构建起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在家庭层面,木木自幼便承担起父亲与外界沟通的重任,帮助父亲接活、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木木逐渐渴望融入正常的听力社会,这给原本相依为命的父女关系带来冲击。而此时,一个利用聋人群体实施犯罪的团伙盯上了小马,为给女儿创造更好的生活,爱女心切的他不慎踏入犯罪陷阱。
影片巧妙地将家庭情感与社会现实问题相融合。从家庭内部来看,小马身为父亲,却因听力障碍在生活的诸多方面依赖年幼的女儿,这种角色倒置不仅为剧情增添了独特的张力,更揭示了听障家庭中亲情关系的复杂性。以菜市场买菜为例,木木用稚嫩的声音与摊主讨价还价,小马则在一旁比划手语,眼神中流露出对女儿的依赖与骄傲,生动地呈现出听障家庭的日常。从社会层面而言,影片大胆地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犯罪团伙对小马的算计,深刻地反映出听障群体因沟通障碍和信息不对称,在社会中极易受到伤害的现实。这种家庭情感线与社会现实线相互交织的叙事手法,不仅丰富了剧情,还引导观众在感受父女深情的同时,对听障群体的生存境遇进行深入思考,体现了创作者对社会边缘群体的人文关怀。
爱与生存的哲学思辨
《不说话的爱》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主题。影片以“爱”为核心,展现了小马对女儿炽热而深沉的父爱。尽管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小马通过每一个细微的眼神和动作,传递出对女儿的关心与保护欲。当得知可能失去女儿的抚养权时,内心的恐惧与不甘驱使他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这种超越理智的爱,体现了人性中最本能的情感。木木对父亲的爱同样纯粹,她理解父亲的不易,全力维护父亲的尊严,在面对外界对父亲的误解时,坚定地为父亲辩护,展现出亲情的双向奔赴。
影片还深入探讨了听障群体在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以及人性在困境中的挣扎。小马作为聋人,在求职、社交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障碍,为给女儿创造更好的生活,他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当犯罪团伙抛出“赚钱机会”时,他内心的挣扎清晰可见:一方面是对犯罪行为的本能抗拒,另一方面是对女儿未来的担忧。这种挣扎不仅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更反映出弱势群体在社会边缘为生存而进行的艰难抗争。
重构无声世界的感知
在画面运用上,影片采用鲜明的色调对比来营造氛围。在展现父女俩的日常生活场景时,多运用暖色调,如家中温馨的灯光、洒满阳光的小院,营造出温暖的氛围,传递出家庭的温情。而在表现小马遭遇困境时,画面色调逐渐转为暗沉,如犯罪团伙交易的阴暗小巷、法庭上压抑的环境,通过色调的变化,强化了情绪的渲染,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心境。
同时,为契合听障群体的视角,影片大幅降低了有声台词的密度,大量运用手语配合字幕传递信息,让观众沉浸式地体验听障群体的交流方式。在音乐的运用上,影片极为克制,在情感浓烈的桥段,仅使用轻柔的弦乐,且控制音量,避免音乐喧宾夺主。更为巧妙的是,影片时常抽离环境音,留下模糊的嗡鸣或真空感,让观众在信息匮乏、沟通不畅的情境中,真切地体会到小马的惶恐与孤独,实现了与角色的深度共情。影片中,当小马用手语艰难地陈述犯罪事实时,周围的环境音逐渐消失,观众的注意力完全聚焦在他颤抖的双手和绝望的眼神上,此时无声胜有声,极大地增强了戏剧张力和情感冲击力。这种创新的视听语言,不仅为影片营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更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让人们对无声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演员角色的艺术呈现
张艺兴此次挑战饰演全程无台词的听障父亲,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为了塑造好这一角色,他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学习手语,与听障人士同吃同住,深入揣摩听障群体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在影片中,他通过精准的微表情和细腻的肢体语言,将小马的隐忍、笨拙以及对女儿炽热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小马得知可能失去女儿的抚养权时,他眼中流露出的无助与恐惧,以及在面对犯罪团伙诱惑时,手部微微颤抖所表现出的内心纠结,都让观众感同身受。
饰演女儿木木的李珞桉同样表现出色,她将木木的懂事、活泼以及对父亲的依赖诠释得自然流畅。在与张艺兴的对手戏中,两人通过眼神的默契交流,生动地演绎出父女之间深厚的情感。如机场分别的场景,木木紧紧抱住父亲,眼中含泪却努力微笑安慰父亲,李珞桉将角色复杂的情感诠释得恰到好处,与张艺兴共同将这场戏的情感推向高潮,令观众为之动容。两位演员通过身体叙事的方式,突破了语言的限制,为角色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展现了表演艺术的魅力。
《不说话的爱》不仅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呼吁大众关注听障群体的权益,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温暖的社会环境。同时,影片在叙事、视听和表演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也为同类题材的影视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