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师范续薪火 扎根乡土育桃李 | 湖南日报

    2025-04-10 07:05:55

在全国第九届“终身教育新视野”论坛上,一位学者关于“数字化乡村终身教育体系”的报告引发热烈讨论。他就是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易小邑,一位从乡村教师成长起来的教育改革践行者。从苗乡教师到高校学者,他用三十载光阴诠释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新时代内涵。

扎根:苗乡课堂的破界者

1993年,从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创办的衡阳乡村师范学校延续之校——武冈师范毕业的易小邑放弃城市机遇,回到城步苗乡执教。斑驳黑板前,他独创“苗家双语课堂”,用报纸糊墙、木板补桌打造教学空间;油灯下探索“情境教学法”,以全英文诗歌课斩获省级教学比武一等奖,让评委惊叹,山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十余年间,他将晏阳初教育社会化理念具象化:开垦劳动实践田,建立留守儿童家访档案,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后考入湘潭大学攻读新闻学硕士,用传播学视角寻找乡村教育突围路径。

突围:乡土教育的重构者

调入湘中幼专后,他创建“乡村教师工作坊”,将晏阳初“四大教育”融入课程;带领团队走访37个村寨,完成《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教师乡土认同研究》课题。他在《诗经》课堂解析农事诗与苗族古歌的智慧;在教师技能实训室,他设计出“非遗技艺+STEAM教育”融合课程,让苗绣纹样成为几何建模的灵感源泉。作为学校宣传统战部副部长,他策划“寻找未来乡村教育家”活动,带领学生用短视频记录乡土教育故事。通过“乡土教育纪录片展播”“村小校长管理沙盘”,三年间吸引217名毕业生投身乡村教育。他主导的“教育云走教”项目,让高校名师与村小课堂实现“5G直连”,在数字鸿沟间架起知识的彩虹桥。

革新:职业教育的拓荒者

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易小邑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服务的可及性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开创性地提出“教育赶集”模式——将技能培训嵌入乡镇圩日,让农机维修、电商运营等课程随着人流扩散。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主张构建“教育-就业-创业”闭环,演绎晏阳初“以教促产”思想。面对AI浪潮,他提出“数字素养+伦理意识”双向融合,坚守晏阳初关于“教育者须俯身贴近民众”的精神内核。

从煤油灯到智慧课堂,易小邑用三十载春秋演绎平民教育的当代叙事,他培养的学生中有全国模范教师、苗绣“非遗”创业校长,更多的是默默耕耘在乡村学校的“点灯人”。他始终践行着晏阳初的初心:“我愿做乡村振兴路上永不熄灭的火柴。”

(易嘉悦 孙午生)

责编:周洋

一审:张文杰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