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李萍:以AI之名,奔向美好未来——浅析科技赋能综艺节目的发展

  湖南文联   2025-04-08 09:31:12

文|李萍

AI赋能综艺:技术狂欢下的冷思考

近年来,人工智能(AI)以“破圈者”的姿态闯入综艺领域,从湖南卫视《全员加速》的“加速之城”到央视春晚《秧BOT》的人机共舞,技术正在重塑综艺的形态与边界。这场由AI掀起的创新浪潮,既为行业注入活力,也引发了对技术与人性的深层思辨。
这些案例表明,AI技术能够将抽象静态的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视觉形象,从而成为可观、可闻、可触、可沉浸式感知活态文化,重塑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视听空间,很好地让文化类综艺节目艺术意象的视觉呈现更加鲜活立体。

图片

AI技术在内容传播领域亦展现出革新的巨大潜力。舞台上的机器人绝不仅仅是简单舞者和陪衬,它们总有一天会超越这个角色,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大众每个人的生活,事实上它们已经开始触及到那些曾经认为只属人类的各个领域。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一次大胆尝试与探索。这种创新性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也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未来发展的走向:效率与体验的双重提升

展望未来,AI技术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推动行业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AI技术将进一步提升节目制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幅缩短后期制作周期,减少制作成本,提高节目的市场竞争力和播出效率。另一方面,AI技术能够实时分析用户的观看数据以及行为习惯,生成定制化的广告和内容推荐,为观众带来更加个性化、沉浸式的观看体验。甚至还可以让观众参与到剧情选择和互动环节中,极大地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使综艺节目真正成为观众与内容创作者共同参与打造的互动平台。

图片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AI技术将席卷综艺节目的每一个角落,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与挑战。从AI导演的尝试到虚拟数字的演绎,再到大数据分析处理和智能算法的应用,AI技术正以其独特的神力横空出世,深刻地改变着综艺节目的制作流程。观众在高深莫测的AI面前,将分享到高科技带来的智能便利和愉悦,并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创新与传统的融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科技赋能综艺节目的今天,创新与传统的有机融合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勇于探索AI技术在综艺节目中的新应用和新模式。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打破传统模式和思维定势,为综艺节目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创意。其次,在拥抱高科技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吃饭”而忽略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涵。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应该以创新的形象和表达语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频共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自身文化属性的传播,真正实现主流价值、主流舆论和主流文化的引导,以唤醒观众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共鸣,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科普+综艺”、“创新+传统”将成为未来智能综艺节目的重要特征,彰显出智能综艺节目的品位与大格局的气象。
未来将严重依赖人工智能的五个行业-完美教程资讯
传统综艺节目在内容策划、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科技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只有在创新与传统的有机融合中,才能打造出既具有科技感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优质综艺节目,真正实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观众在观看这些节目时,既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又能体会到人文的温度,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观赏体验。

科技介入综艺节目的思考:机遇与挑战并存

媒介技术革新对综艺生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双重效应,它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挑战。科技突破既带来了高效与便利,也引发了许多人的担忧:文艺是否还是人类独有的产物呢?AI如此神通广大,它们的发展是否会取代文艺工作者,成为文艺创作的主力军?
以春晚舞台上的机器人为例,它们舞步虽灵活,却没有记忆,也没有情感,它们仅仅是完成了编程设定的动作。从技术层面看,这些动作确实无可挑剔,但它们绝对没有对“过大年”和“团圆”这种文化氛围的深刻理解,与真正的表演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情感落差。AI可以模仿人类的风格,但却无法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灵魂的重量。技术无法赋予情感,也无法取代文艺作品用思想穿透生活的能力。
图片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节目互动性和参与度的同时,必须关注观众的心理变化和需求,避免过度追求刺激和娱乐,导致观众产生负面情绪。此外,科技赋能的综艺节目还需要关注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传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综艺节目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将科技手段作为一个平台,不断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才是真正的“个性+世界”。
无论是从机器人扭秧歌,或是其他文艺创作,科技与文艺的交汇都带来了无限可能和勃勃生机。但AI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就像春晚舞台上的机器人,它们以自己的方式丰富了艺术,然而真正能触动人心的,依然是人类的舞者。

科技赋能综艺节目的远景:光明与责任同行

展望未来,随着AI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等前沿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创新,综艺节目的未来前景光明远大。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在综艺节目的舞台上,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一定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我们将学会利用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利用AI技术丰富创作传统文化元素等,让观众在分享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能不同程度地感受节目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并尽可能地获得更加全面的观赏体验。
图片
湖南卫视春晚的“戏曲+说唱”融合实验,经过情感计算系统实时分析观众微表情,动态调整传统唱腔与电子节奏的混音比例,正是这种“数字桥梁”智能推荐法,讲述了福临门粮油品牌故事。湖南卫视的《全员加速中》和央视春晚的《秧BOT》节目,都分别代表了AI在综艺节目中的技术赋能与内容大胆创新。抽象无形的AI技术变得可感可触,高深莫测的行业术语也显得贴近而易懂。
科技赋能综艺节目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演进方向。在后续发展进程中,我们应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恪守文化传承使命。只有真正实现了技术革新与传统价值的有机融合,方能打造出科技人文并重的优质综艺,恪守“科技向善,综艺向善”的原则,为观众带来多元视听盛宴,同时不断推动产业生态稳步向前,引导综艺迈向新天地、新境界,让综艺节目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