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28 16:39:05
文|胡立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
李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采取“任务驱动”“产出导向”教学方法,渗透“数字化”思维,开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立足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成为语言素养与数字化素养双优的新时代人才。大学英语(一)课程于2023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课程经历了“学情数据引领”的探索期、“数字素养驱动”的成熟期到“知识图谱助力”的反思期。
任务驱动 采取思政引领、思辨促发的多层教学设计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淘汰“水课”。因此,推动高校课程建设向内涵式发展迈进,提升课程品质,对于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课程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注重课程内容重构。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每个语言模块的教学目标,并进行多层级的任务达成指标,学生可以根据能力等级选择中阶或高阶任务。除了语言输出能力外,还关注数据素养、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等。作品呈现形式包括图片、PPT,音频、视频和数字化海报等多模态。
在这种多层级、多维度的教学设计下,学生课堂活跃度高,对于课程任务“有期待”,积极参加“美食来源何地”“逻辑故事编一编”“英雄事迹数字报道”等课堂活动。学生参加职业规划比赛,获得首届全国职业规划大赛湖南省三等奖。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稳步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我校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可喜成绩:如每年在省级英语演讲比赛中取得个人和团体二、三等奖,NECCS大赛省一等奖。我校学生参与的假期国外实践活动,英语运用能力受到合作方一致认可。
增值评价 探索过程引导、素养赋能的多元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挥棒”,在教学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目前课程评价体系中,“评”的工具性价值被不断强化,“教”的价值逐步被遮蔽或异化,这种“重量化、轻质性”、“强知识、弱素养”的课程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能得到全面衡量。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卷面考核为主,而听说技能的考核被弱化了。
为了最大程度激励学生参与,团队以教学评价为抓手,用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投入分组任务等课外学习任务。学生在课程产出上的学习成果能获得增值赋分。布置“职业生涯人物采访”“英语在本专业就业岗位的重要性调查”等小组学习任务,对接职业规划大赛和“正大杯”市场调研比赛;“数字校园企划”类分组任务助力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任务评价中,建立“参与度、合作度、流利度、准确度、创新度”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评,组间互评和组内互评。坚持素养提升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多元能力评价维度,包括学生动手能力、批判思维、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学科融合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并将这些能力融合到具体学习任务中。
在这种“以评促学”理念下,学生语言能力和素质素养得到提升。学生在这些项目中获奖可获得相应课程赋分。学生参加正大杯市场调研比赛获得国家三等奖,2024年3名学生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项目。近几年来,大学英语课程团队成员共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50余项。
产出导向 采取以赛促学、输出切入的多样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跨国企业、外贸公司、金融机构等对员工的英语水平有明确要求,具备良好英语能力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大学和英语教学团队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现学生语言产出能力较差,以输出能力切入,按照多元能力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课堂中采取项目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用项目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以输出能力的提升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比如进行电子海报设计,问卷调查设计,录制视频,完成项目申报书。布置湖南风土人情相关调研报告,让学生自主锻炼文献的搜索、整理和分析能力,发挥实地调研精神。这些任务用英语语言和善于发现的镜头语言,充分展现湖湘文化的魅力,为学生参与“用英语讲好湖南故事”短视频比赛蓄力。学生全员参与“批改网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批改网杯英语写作大赛”,将“以赛促学”理念融入到日常作业中,破解语言输出偏向少数学生的难题。
课程长期坚持“所有学生都参与不同难度任务”的理念,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担任自己擅长的任务,坚持全员参与,促进语言输出。在“用英语讲好湖南故事”短视频大赛中,4 名团队成员带领学生获得校级一、二、三等奖6项。团队成员坚持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带领学生积极参赛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大学英语(一)课程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负责人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师范优秀教师”,获课程思政奖项7项,其他教学比赛及奖项共计24项。2017年以来,4名团队成员共主持教育教学类项目19项,其中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16项,厅级课题2项。团队近几年发表论文34篇,其中7篇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中国外语》等CSSCI来源期刊。
数字赋能 创设图谱助力、学术引领的多维教学环境
数字时代数字素养成为当代大学生未来学生、工作、生活必备的核心素养。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大背景下,目前教学评价方式和教学手段并未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导致教学评价不能成为推动教学效果提升的抓手。教师和学习者在智能环境下的“痕迹”(状态数据资源)、师生互动“证据”(交互资源),都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有力证据”。
数字时代,语言赋能。在数字思维的引领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坚持利用批改网进行翻译和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据论证”写作,培养学生构建主题清晰、结构完整、论证透彻的写作表达思路。引导学生利用“知识图谱”学习路径发现自身学习不足,告别过去盲目“刷课行为”,将时间合理分配到提升短板上。引导学生运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平台,利用纬度学术资源网搜索外文文献,进行学术思维训练。学生参加“正大杯”市场调研赛积极性提高,在课程辐射下,设立微信公众号,筹备创新创业比赛。学生获得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信息素养大赛二等奖,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三等奖等。
教学行动研究成果《高校外语网络空间教学行为优化研究》在九州出版社(百佳)出版,课程衍生成果《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材出版。学院内组织分享交流3次:“一流课程申报交流”“基于知识图谱的外语教学”和“五促融合”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多所兄弟院校来我校调研,比如怀化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也应邀去了湖南工业大学等进行交流讨论。获2023年大外年会征文活动一、二等奖,并在大外年会上做交流发言。2024年11月赴长沙师范学院参加全国红色文化传承与外语课程思政融合创新研讨会,并就“五促融合”课程体系进行代表性发言。在全国第八届认知语言学分论坛中,汇报“以术促学”研究成果,2024年大外年会就“多元评价”进行主题汇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引用“以赛促学,分层设计,多元评价”课程研究成果。
大学英语课程团队在8年课程建设中不断优化教学行为,创新教学理念,打造课程IP,致力于培养语言素养与数字化素养双优人才,立足提升教师“教学存在感”和学生“学习获得感”。在未来课程建设中,团队将考虑各个专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不同能力和未来岗位需求,进一步将语言素养和数字化素养提升教学理念与专业结合起来,细化各专业学生的多元评价能力维度的侧重点。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知识图谱的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HNJG-20231395) 阶段性成果。)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