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23 09:32:18
新湖南客户端3月23日讯(通讯员 黄萍 戴君梅)3月21日,周南梅溪湖小学教育集团以“穿越时空的对话,拨动心弦的诗篇”为主题,在周南梅溪湖映日学校与周南梅溪湖小学举办语文大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湘江新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全国语文名师丁慈矿作为主讲专家,以课例展示、专题讲座引领教学实践;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军山,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黄耀红,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阅读教研员肖志,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王卉,教育部国培计划优秀培训专家王大庆,萤火虫阅读联盟发起人曹永健等嘉宾莅临指导。活动聚焦古典诗词与文言文教学,通过名师示范、专家对话、教学研讨,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的融合之道。黄军山院长在致辞中强调:“经典传承需要守正创新,要让千年文脉在当代课堂里鲜活流淌。”
古韵新声,诗心启智
丁慈矿《对课》:童趣叩响千年文脉——
活动在丁慈矿老师与1901班学生的《对课》中拉开帷幕。课堂巧妙设计“生活联趣—梯度对仗—即兴创作”三部曲。从猜解理发店“弹冠客”、眼镜店“明察秋毫”等生活对联入手,学生惊叹“古文藏在烟火里”;继而以“单字对仗—色彩对仗—地名对仗”层层引导,学生从“牛”对“马”、“青牛”对“白虎”,到“梅溪”对“桃江”“柳塘”,步步深入。课堂高潮处,学生即兴以“梅溪映日”对出“柳塘朝阳”“桃江照月”,稚嫩笔触碰撞千年韵律。听课老师不禁感叹:“对课是童心与文脉的对话,能够让学生在语言的游戏中触摸文化温度。”
蒋军晶古诗课例:群诗共读,照见诗心——
蒋军晶老师以《寒食》《十五夜望月》《迢迢牵牛星》三首古诗为载体,设计“组诗对比”教学法,通过关键问题串联课堂,点燃学生思辨火花。课堂以“诗中藏何节?”为引,学生溯源寒食、七夕、中秋传统节日的文化基因;随后聚焦《寒食》,抛出“飞花传烛是赞颂还是讽刺?”一题,引导学生从“五侯”“汉宫”等意象中抽丝剥茧,窥见诗句背后隐晦的民生叩问;又在《十五夜望月》与《静夜思》的对比中,激发深度对话,学生在比较、品读的过程中,触摸诗人情感的微妙分野。古诗教学不是填鸭注解,而是用问题撬动思维,当对比成为桥梁,学生便能在群诗中听见千年回响。
双师讲座:解码传统文化课堂——
丁慈矿老师以《教室里的古文课》为题,分享何为对课?对课何为?让古文课堂成为“笑声与思考的合奏”;蒋军晶老师则以《教室里的诗词课》为钥,从辞藻、声律、章法、审美四个维度对比分析经典古诗词与AI创作的诗词,警惕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丧失核心竞争力。
对话深耕,共绘教育星河
下午场以“与名师同行”对谈会为核心,主持人周慧老师以轻松幽默的开场,串联起蒋军晶、丁慈矿与教师代表的深度对话。对话聚焦四大主题——教师成长路径、古诗文教学创新、作文教学突破、课堂实效性提升,直面一线教师的真实困惑。在场教师认真倾听、思考、提问,两位名师幽默讲述、耐心答疑,多次勉励教师要拓宽阅读视野、深耕文本解读、直面核心问题、尊重儿童成长规律。
王迎春副校长在总结时提出:“今天的对话不是答案的终点,而是思考的起点。愿每位教师以阅读的底色积淀文化根基,以阅读的底气直面教学挑战,以阅读的底蕴涵养课堂智慧,带着‘真问题’回归课堂,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与文字的‘一期一会’。”
责编:潘华
一审:潘华
二审:蒋俊
三审:田从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