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3-22 11:30:33
陈献春
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进一步彰显了场景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
场景创新方法论的理论框架
(一)四次场景革命的深刻影响。20世纪末以来,全球经历了四次场景革命,深刻改变了经济运行的方式、结构和产业发展的形态与价值创造方式。第一次场景革命(PC互联网时代),以搜索、社交、娱乐、电子商务为主导,推动了在线预订和信息查询的普及,催生了QQ通信、淘宝购物、网吧等新业态。第二次场景革命(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概念的盛行为标志,催生了美团、微信支付、滴滴打车等平台经济新模式。第三次场景革命(万物互联时代),以5G、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的融合,推动了小米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虚拟旅游等新场景的涌现。第四次场景革命(万物赋能时代),以ChatGPT和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爆发,推动场景革命从“万物互联”向“万物赋能”跨越,覆盖B端(如智能客服)、C端(如个性化行程规划)、G端(如智慧城市大脑)的全方位变革。
(二)场景创新理论—方法—实践循环的逻辑。四次场景革命推动着经济学研究对象从要素分析向场景干预的范式跃迁。场景创新经济学由此应运而生,它聚焦于深挖特定场景下消费者内心深处的需求,通过场景驱动创新要素集聚,文化赋予场景独特价值,空间体验塑造经济新模式,需求导向推动场景动态演变,整合各类资源,精心构建独特且极具吸引力的消费场景,最终达成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场景创新方法论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其核心在于挖掘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潜在需求,通过创新产品、服务和体验,构建起与用户深度连接的场景生态。总体来说,场景创新经济学提供场景定义价值的理论基础,场景创新方法论提供分析工具,场景生产力实际验证场景创新成效,形成场景创新乘数效应增长范式。这种理论—方法—实践的循环机制正在重塑我国经济增长逻辑,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场景价值驱动,从线性增长转向指数级增长。在数字经济时代,场景创新经济学的理论突破、方法论创新与生产力提升的协同演进,将为破解增长动能转换难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场景创新应用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
场景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关系紧密,前者重塑价值边界,后者突破技术边界,二者共同创造“技术-场景”协同进化新范式。
(一)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是指由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通过生产要素重组、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体系变革形成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其本质是突破传统生产函数边界,以知识、数据、智能为核心要素,具有非线性增长特征的经济动能。典型案例包括量子计算驱动的材料研发、AI制药、可控核聚变能源等。新质生产力突破了传统生产力的线性增长模式,强调非线性协同和生态可持续。
(二)场景创新应用与新质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场景创新应用在特定时空场域中,通过技术集成、要素重构和模式创新形成动态价值创造能力。其本质是通过场景化的需求—供给精准匹配,激活生产要素的潜在价值。例如智慧城市交通系统将5G、物联网与城市治理结合,使道路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三)“技术—场景”协同进化新范式的作用机制。一是技术转化机制。比如,从石墨烯技术(实验室突破)到柔性电子皮肤(医疗监测场景) 。二是价值循环机制。场景创新应用与新质生产力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变现—反哺研发”的飞轮。比如,华为从5G研发投入(新质)到智慧港口场景应用(场景)到全球市场份额(变现)再到6G研发资金增加(反哺)的过程。三是生态演进机制。场景创新应用与新质生产力共同驱动创新生态系统升级。在0到1阶段,由新质生产力主导,比如mRNA技术突破。在1到10阶段,场景创新应用更重要。在10到N阶段,二者融合形成产业标准,比如,mRNA技术标准+疫苗生产场景标准。
场景创新应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意义
在数字经济时代,场景创新应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场景创新应用赋能新质生产力通过五大要素的非线性协同,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价值的指数级增长。通过跨产业协同和场景创新,推动多产业的协同升级和价值创造。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场景创新应用赋能新质生产力通过盘活存量和做优增量,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绿色资本路径和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三)提升国际竞争力。场景创新应用赋能新质生产力通过五大要素的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和区域的创新能力。场景创新应用赋能新质生产力通过文化IP和数字化传播,全面提升国家和区域的国际品牌影响力。
综上所述,场景创新应用赋能新质生产力引领新经济范式,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现,更是对西方传统增长理论和范式的重要突破。通过生态、文化、科技、流量、制度五大要素的非线性协同,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价值的指数级增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作者系亚洲青年领袖论坛首席专家,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