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3-14 12:13:42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李致远
3月11日,娄底出现了久违的阳光,居住在娄星区钢都花园的方女士赶忙洗衣物起来。她说,窗外晾衣,在过去因为担心灰尘问题,有点难实现,“但现在好了”。
今年,娄底市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正式运行,X波段雷达也已建成,包含现有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等。据介绍,这套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监测范围覆盖娄底全市所有城镇,能够精准指挥人工增雨等作业,以“打击”重污染天气。
地形+重工业等因素造就娄底大气污染严重
3月11日,家住娄底市娄星区宝园小区的吴女士调侃,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认为过去娄底的空气质量“真的一言难尽”。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娄底市中心城区的PM2.5浓度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下辖的冷水江市、新化县、涟源市、双峰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部位列湖南省县级排名的后10名。
娄底的中心城区呈“马蹄”型地形地貌,加上以钢铁、焦化、水泥、火电等高排放行业为支柱产业的重工业结构,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排放强度一直处于全省前列。
如何解决大气污染防治的问题,一直是气象部门心中的一块大石。
气象综合观测系统逐步建成,预报预警更及时准确
好在,随着气象部门新技术的运用,娄底市空气质量正逐渐改善。
娄底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友文介绍,该市气象综合观测系统逐步建成,进一步提高了气象预报水平,“与生态环境部门互联互动机制,有效发挥了作用”。
据他介绍,今年1月,娄底市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正式运行和X波段雷达建成,包含现有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等,监测范围已覆盖全市所有城镇。
同时,完整的监测数据经过统计和模式分析,会呈现在娄底市气象台自主研发的多源降水预报融合应用系统等平台上。再经由工作人员融入人工智能客观预报技术进行分析,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指数预报。就在今年1月27日,气象部门通过数据精准提前预报了娄底市在28日至30日白天,全市有一次中度污染,短时重度污染的天气过程。
就在今年春节期间,娄底城区出现重污染天气。为了尽快改善空气质量,气象部门人工增雨作业队伍蹲守炮点,待机作业,出现增雨条件后迅速作业,作业区域出现小雨,较好地发挥了降水对大气污染物治理的湿沉降作用,改善了城区空气质量。
自动监控企业,一旦超标当即处理
有了这套系统,预警中的“重污染天气”,也可能出现转机。
“滴!滴!”在娄底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如果有企业排放超标,就会立即提示。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负责人李启云告诉记者,“系统对全市所有重点管控企业进行实时的监控,像如果出现超标,有专门的技术部门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交给有关执法部门即刻去现场核实处理。”
通过分析研判,气象部门预报即将出现重污染天气,并与生态环境部门会商,确定发布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此时,生态环境局将组织人员对市域内施工场地、工业企业等重点大气污染源进行执法检查,强化污染排放管控,减少本地污染累积,维持空气质量稳定。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既是当地主要企业,也是排放监控的主要目标之一。记者在该公司厂区内看到,空气质量微站随处可见。“73个空气质量微站放置在厂区各区域,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实时空气质量。”华菱涟钢能源环保部环境管理室工作人员张林昊告诉记者,为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涟钢耗资4000万元建立了华菱涟钢安环一体化管控中心,主要通过对厂区内有组织、无组织、清洁运输进行管理监控,实时反映厂区环境变化趋势。
平台的监测与预警系统,能够实现对大气环境空气要素PM10、PM2.5进行预警分析并监控,能够更科学、精准、高效提升厂区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气象部门提供的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扩散田间分析,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生产,也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2024年,娄底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率、细颗粒物PM2.5等主要指标同比改善幅度均位于全省前列。“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谢友文坦言,下一步,还将加大气象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全面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责编:李致远
一审:李致远
二审:朱蓉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