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倪文华:宋拓华山汉韵,笔悟庙碑真章——《西岳华山庙碑》临习记

  湖南文联   2025-03-06 11:15:30

文|倪文华

图片

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立于华阴西岳庙的《西岳华山庙碑》,原碑毁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关中大地震。作为中国碑刻文化的重要见证,不仅承载着汉王朝山川祭祀制度的完整记忆,更在书法艺术史上树立了汉隶发展的里程碑。此碑书法艺术成就斐然,呈现出汉隶鼎盛期的典型特征。其用笔方圆并济,横波处如长剑出鞘,收锋时若雁尾垂露。笔画之间,既有庙堂之气的庄重,又见自然天成的野逸。字形或纵或横,波磔的韵律感,如古琴弦上泛音,既有礼制碑刻的森严法度,又暗涌着楚汉文化的浪漫基因。此刻石虽毁于明末,但透过宋拓本中苍劲的墨痕,犹可触摸到汉人“究天人之际”的磅礴气象。

图片

倪文华临《西岳华山庙碑》(节选)

现存《西岳华山庙碑》拓本仅四种,分别是“长垣本”“华阴本”(即“关中本”)“四明本”“顺德本”(又称“小玲珑山馆本”)。这些历经沧桑的拓本,有效保存了《西岳华山庙碑》的碑刻风貌,更是如同桥梁,见证了历代书法家对汉碑的摹习与传承。自赵孟頫“得汉魏笔法之正”的赞誉,到清代碑学派奉为圭臬的临习,汉碑所蕴含的艺术魅力跨越了七个世纪。

图片

历代书家对《西岳华山庙碑》赞誉有加,毫不吝啬溢美之词。明代书家郭宗昌,醉心于金石研究,对《西岳华山庙碑》情有独钟。他评价此碑“其结体运意乃是汉隶之壮伟者”,尽显汉隶雄浑大气之风。清代金石学家朱彝尊也对其推崇备至,谓其“汉隶第一品”。汪喜孙道光元年跋“是碑在汉人八分书最为险劲,已开魏碑之先河。”从书法风格和历史地位两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书家的评价,从不同维度揭示了《西岳华山庙碑》在书法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与深远影响。

图片

倪文华临《西岳华山庙碑》(节选)

《西岳华山庙碑》以其雄浑中见精微、法度中蕴变化的独特气质,成为汉隶成熟期的典范之作。它不仅塑造了汉代正体书法的经典范式,更为后世书法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美学源泉。自宋拓《西岳华山庙碑》流传以来,历代书家皆以此为研习范本,通过笔锋与碑拓的千年对话,不断激活经典的艺术生命力。金农的奇崛、王澍的端肃、何绍基的浑穆、来楚生的精微,四位书法巨擘以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对《西岳华山庙碑》进行研习。他们的临作在金石气与书卷气的交融中,既多维度地展现了原碑的艺术内涵,又串联起汉隶古法与后世创新的艺术脉络,展现了经典在传承中的永恒活力。

图片

王澍《西岳华山庙碑》(局部)

王澍的临作彰显学者型书家的严谨传承。笔法精准复现原碑的刀刻意趣,方笔如断金切玉,圆转似曲铁盘丝,尤其对燕尾波挑的收放控制臻于化境。结字恪守汉隶法度,通过微妙的重心调节与字间留白,再现庙堂碑刻的庄重气象。其临摹并非一味复制,而是在深度考据基础上融入文人雅韵,使雄浑的汉隶传统与清隽的书卷气息浑然一体,树立了学术性临古的典范。

图片

王澍《西岳华山庙碑》(局部)

金农临《西岳华山庙碑》,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是对经典的别样演绎。其独创的“漆书”技法突破原碑规范,以浓墨重锋塑造棱角分明的线条,墨色凝练如漆,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结构处理大胆变形,通过字势压扁、疏密错位等手法建立全新空间秩序。这种解构式临摹打破形似窠臼,将碑刻的金石质感转化为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在苍拙奇崛中完成对经典的转译。

图片

金农临《西岳华山庙碑》(局部)

何绍基对《西岳华山庙碑》临习是传统与创新交融的艺术探索。他通过独特的回腕运笔实现艺术突破,线条在迟涩中见流动,墨色随提按产生丰富层次,既保留原碑浑厚底蕴,又生发婉转韵律。结体突破平正常规,以欹侧之势重构空间平衡,形成动态视觉张力。这种临摹方式超越了形质模仿,将个人书学理念与笔墨体验注入经典文本,开创了以古为新的创作路径。

图片

何绍基临《西岳华山庙碑》(局部)

来楚生临《西岳华山庙碑》以精准还原与适度创新为特征。其用笔刚健凌厉,起笔方切如凿,收锋圆融自如,巧妙平衡原碑的方圆笔意。线条兼具金石力度与墨韵韧性,尤以波磔处显张力。结体上既遵循原碑平正基调,又通过单字重心微调与行列呼应,形成静中寓动的章法韵律。在忠实原作风骨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意识,使古朴隶书焕发新机,为传统范式注入当代解读。

图片

来楚生临《西岳华山庙碑》(局部)

在临习《西岳华山庙碑》的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了汉代隶书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内涵。其圆润秀丽、笔势流畅的特点,展现了汉代隶书的成熟与辉煌。当临习至“明德惟馨,神歆其芳。遏禳凶札,揫敛吉祥。岁其有年,民说无疆。”这段之时,便能深切感受到古人对农业丰收的殷切期盼、对生活幸福快乐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吉祥安康的虔诚祈愿。正是带着对这份美好期愿的体悟,得以更深入地探究笔画之间的内在关联,感受其结构的规整与变化,谋求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力量与美感。

图片

倪文华临《西岳华山庙碑》(节选)

溯源经典,叩问本真。《西岳华山庙碑》以其雄浑厚重的汉隶风骨,铸就了书法史上的不朽丰碑。其笔法方圆相济,结体规整中见灵动,欹正相生间显气韵,将庙堂碑刻的庄重与自然造化的生机完美融合。每一次临习,都是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是墨与纸的交融中追寻书法的真谛。这不仅是对传统审美的致敬,更是对艺术本源的探寻。一笔一划间,既传承着汉隶的风骨,又延续着经典的生命力,在笔墨的磨砺中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修行。

倪文华通临《西岳华山庙碑》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