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团之名,写一封献给师者的长情书 ——记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社团文化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22 00:13:39

2月17日,温煦的阳光漫过校园的林荫道,产教融合楼里的瑜伽教室木地板上泛着微光,二十多位教师踏着轻柔的音乐走进室内,舒展肢体、调整呼吸,在瑜伽垫上开启新学期的身心“充电”。这是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瑜伽社团坚持了七年的“正午之约”,也是该校以社团为纽带传递人文关怀的缩影——用细水长流的陪伴,为辛勤耕耘的园丁搭建一方身心栖息的港湾。

七年坚守:一场关于关怀的温柔叙事

“瑜伽社团是跨学科、跨年龄的'精神充电站'。”社团团长——该校文秘专业教师李维艺翻看着七年的活动相册感慨万千。相片里,从最初五六个身影在闷热工棚热身,到综合楼舞蹈室铺开瑜伽垫,到现在产教融合楼配备专业器械的专属空间;从零星尝试到每周五次的固定课程,甚至衍生出瑜伽沙龙、健康讲座等系列活动,这张韧性十足的社团网络,悄然织就了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关爱教师的温情经纬。

在“快节奏”与“高负荷”成为教师职业关键词的当下,新学期瑜伽社团特别设计了“碎片化疗愈方案”:10分钟的办公室肩颈放松操、午间10分钟正念呼吸练习、瑜伽社团开心秀……“就像给紧绷的琴弦调音,让教育者在传递知识前先安顿好自己。”参与社团六年的该校数学教师苏恕霞说,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让她重拾了从容的教学状态。

社团为桥:构建有温度的教育生态

瑜伽社的七年成长史,折射出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以社团为载体创新教师关怀模式的探索。该校工会将社团活动纳入关爱教师发展体系,成立并组织十几个教职工社团:书画社在翰墨飘香中滋养心灵,园艺社用吊兰盆栽构建绿色疗愈空间,读书社通过共读教育经典唤醒职业初心……这些看似轻盈的文化符号,实则是该校构建“情感支持系统”的深层考量。

“教育是人与人的相遇,教师的幸福感直接关乎育人质量。”该校工会主席杨长庚同志表示。学校通过“订单式”活动设计,让教师在摄影采风中发现美,在合唱中体验共鸣,在太极中感受平衡,在户外登山中释放真我。这种超越传统慰问形式的关怀,正形成独特的文化磁场,社团活动的全面参与显著提升了老师们的职业归属感。

绽放师魂:当关怀落地成生长的力量

瑜伽社团的微信群里写满了老师们的感言:“在这里找回了久违的轻盈感”“和不同学科同事成了心灵挚友”“把正念带进了生活带进课堂”……这些温暖反馈印证着:当教师被温柔以待,他们便会把这份能量传递给更多学生。该校语文教师李泉将瑜伽呼吸法融入考前辅导,帮助焦虑学生找回平静;班主任郑燕引导高三学子打造“正念角”,通过身体、呼吸和冥想的全面结合,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用社团习得的关怀智慧滋养学生心灵。

从一盏瑜伽室的灯到星斗般的社团矩阵,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实践着教育真谛:对教师的关爱不仅是节日里的祝福掌声,而应是细密绵长的生命滋养。当学校用社团搭建起情感联结的生态系统,教育的诗意便在日常中生根发芽——那些在正午阳光中舒展的身姿,在活动中绽放的笑颜,终将汇成滋养师者心灵的长河,让教育成为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唐晓平 姜焱)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