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昱 三湘都市报 2025-02-17 20:27:00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杨昱 通讯员 翁希臣
民政部日前公布“2024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名单”,湖南省汨罗市“积极推进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和救助帮扶”案例成为湖南唯一入选案例。
汨罗市在精准认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上是如何做的?哪些创新经验值得向全省推广?2月17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进行采访了解。
湖南岳阳汨罗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刚性支出困难家庭。(通讯员 供图)
确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基准线
因洪涝灾害,家住湖南汨罗川山坪镇的大学生小李,家中多间房屋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20万元,光修缮房屋就要11万元,家庭陷入困境。
被当地民政部门列入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后,多部门迅速伸出援手,应急部门给予救助2000元;住建部门将其纳入危房改造范围,给予住房救助2万元;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救助2000元;教育部门纳入教育帮扶,每学期享受助学金1500元。
能得到多部门救助,得益于汨罗市出台的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实施细则,精准认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
汨罗市民政局结合“大数据+铁脚板”,对4个试点乡镇开展先试工作。排除了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特困人员之后,最终确定“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医疗、教育、残疾康复支出以及因意外事件等产生的生活必需费用等刚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收入比例 60%以上”为基准线。
在省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等省级平台上,通过购买服务,增设精准核算板块、跨部门信息核对板块、电子档案板块、实名认证板块、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板块、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审核确认管理板块,让核算更精准。
湖南岳阳汨罗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刚性支出困难家庭。 (通讯员 供图)
主动获取信息,提供临时救助和教育救助
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人员,除了医保、教育、残联、人社等部门的数据,汨罗市还及时获取低收入家庭的重大疾病、教育、失业等可能导致生活困难的信息,还通过以市、镇、村(社区)和村(居)民小组,确保“急难”对象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此外,根据动态监测预警信息,对不再符合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或特困人员认定条件,但符合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条件的,经本人同意,直接转入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程序。
综合考虑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实际,汨罗市在制定当地实施细则时,还对教育支出指标进行了合理调整。
以家住桃林寺东塘村的吴某家庭为例,家里共有5口人,夫妻俩的年收入为6.6万元,3个子女都是在读大学生。根据家庭收入核算评估,不符合低保和低边家庭认定条件,但教育刚性支出较大,生活困难,需要救助。根据调整后的实施细则,被成功认定为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享受了临时救助和教育救助。
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救助、帮扶
为了让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获得更全面的帮扶,汨罗市还引导社会公益力量融入。
家住汨罗市白塘镇的黄庆(化名)因患罕见的血友病,一直靠药物治疗,每年自费医疗费用达4万元。其一家5口人,父亲在当地务零工,大姐刚毕业收入不稳定,二姐在汨罗市三中读高三,黄庆刚刚考上汨罗市一中。
面对如此困境,汨罗市民政局及时将其纳入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主动对接慈善资源,开展“一对一”的助学帮扶,爱心人士资助1.3万元。
责编:杨昱
一审:杨昱
二审:黄娟
三审:丁兴威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