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周刊|做不扫兴的家长

  科教新报   2025-02-17 09:23:51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态度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创造积极、支持性家庭环境的家长,往往能够培养出更自信、更快乐的孩子。本期和桃源县教育人一起,学一学如何做不扫兴的家长。

本期联合出品:桃源县教育局

主持单位:桃源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主持人:赵红 饶丽 刘婵

【名师来支招】

不扫兴,是给孩子穿上“心灵铠甲”

熊志清:桃源县“桃爸桃妈公益微课讲师”

网上有这样一个视频:一名女孩想给妈妈一个惊喜,精心准备了四菜一汤的午餐。然而,妈妈的第一反应却是责问:“我是要表扬你吗?你给我整这么多菜……”视频里,女孩显得特别失落和无措。

在许多家庭中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孩子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却常常被扫兴。扫兴的父母,和他们分享快乐,快乐会消失,和他们倾诉烦恼,烦恼会加倍。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因为缺乏正向反馈而封闭自己的感情,不再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如何成为不扫兴的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表达赞赏。肯定孩子的付出是不扫兴的第一步,在上述的案例中,妈妈可以拥抱一下孩子表示感谢,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孩子做菜的照片,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骄傲,还能激励她继续尝试和创新。

耐心倾听。不要急于打断孩子的话,而是用一个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孩子。例如,当孩子想要给你一个惊喜时,可以温柔地说:“你长大了,开始懂得照顾家人,这让我很开心。”这样的对话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被爱和被尊重,鼓励他们在未来继续与你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正向引导。当孩子做了许多菜可能面临浪费,可以先肯定她的付出,再引导:“下次我们一起来规划一下菜单吧?这样既能享受做菜的乐趣,也不会浪费哦。”不仅展现对孩子努力的赏识,还教给他们计划和节约的重要性。

建立信任。当孩子倾诉烦恼时,表达共情:“这听起来确实会让人难过,我理解你的感受。”取得信任后,可以建议:“我这里有几个小建议,想听听看吗?”这样让孩子感觉重视和被爱,让他越来越信任家长,遇到困惑也更容易向家长敞开心扉。

做不扫兴的家长,就像给孩子穿了一件“心灵铠甲”,帮助他们走过未来的风风雨雨。


【共绘同心圆】

不扫兴也是“为他好”

漆河镇中心小学 罗丽亚

小浩是班上的体育委员,非常开朗活泼。开学不久,我发现小浩好像有心事,问他也不说。是迷上了手机游戏还是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我决定通过家访了解一下情况。

还没走进小浩家,就听见一个尖厉的声音:“赶快送走,脏死了……”来到院子里,只见小浩妈妈皱着眉头,一脸嫌弃,小浩蹲在地上,沉默地抚摸一只小狗。

见我进来,小浩妈妈脸色柔和了一些:“是罗老师啊,这孩子捡了只小狗回来,要他送回去还不听。”小浩想说什么抿了抿嘴唇又咽了回去。

我低声:“喜欢小狗就要保证自己照顾它,不给妈妈添麻烦哦。”

“我说了,妈妈还是不同意。她嫌小狗不卫生……”小浩嘟囔着。

“我还不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懂得父母的苦心呢?”

“什么都是为我好,你真正在乎过我的感受吗?我喜欢画画,你说影响学习。我扫地,你说不干净。去年运动会,我获得了金牌,向你报喜,你说体育好有什么用……”小浩越说越委屈,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

小浩妈妈还想说什么,我连忙拉住她。安抚好小浩后,我单独和小浩妈妈交流,向她反馈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她分析养小动物的好处,比如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并和她分享,教育不只有严格要求,还应有尊重和接纳。不扫孩子的兴,不强加自己的感受,理解孩子的心情,或许才是真正的“为他好”。

最终,小浩妈妈同意了和孩子共同照顾小狗。临别的时候,小浩抱着小狗送了我很远,眼神里闪烁着快乐的光芒。

不扫兴的家长=自信的孩子

游艳

一天晚上,我注意到儿子闷闷不乐。几经询问,他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无奈:“今天英语默写得了满分,我本以为爸爸会表扬我,可他却说这有什么骄傲的。我觉得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无法成为你们心中的优秀孩子。”

看着儿子忧郁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过去他每次兴高采烈地分享成就,最后却总是灰头土脸地离开。显然,我们的高标准,无意中扫了他的兴,打击了他的自信心。

回想起在参加“桃爸桃妈家校共育”活动时,老师曾说:“当孩子和我们分享他的快乐时,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批评和责备。”

我拉过儿子,轻声对他说:“宝贝,其实你很优秀。是爸爸妈妈不会表达,让你感到失落,真的很对不起。”他有些惊讶地看着我。

我回忆他的优点:“你非常孝顺。妈妈生病时,你总是第一个跑来帮忙;你非常勤劳,会主动做家务;你诚实守信,老师和同学都很欣赏……”

听着这些,儿子的眼睛慢慢亮了起来,嘴角也露出笑容。我鼓励他以后每天遇到什么事都和我分享,妈妈永远会相信他、支持他。

从那天起,儿子的笑容明显多了。他愿意在放学后与我一起散步,会兴奋地向我分享学校的点点滴滴。我们还设立了家庭的“心声时刻”,每周都会坐下来分享一周的感受和思考,耐心倾听,真诚回应。

不久后,儿子高兴地告诉我,他被评为了“诚信之星”,他的照片挂在了班级的荣誉墙上。那一刻,我知道,他终于相信自己是被全然接纳和赞赏的。看着一天天越来越自信的儿子,我心里无比欣慰。

学会为孩子“捧场”

胡家玲

女儿进入幼儿园后,有了很多小愿望。“画画好有意思,我想学。”“学校的围棋课好有趣。”“我的好朋友跳舞去了,我也想去……”很多家长听到后,总觉得太麻烦了,学了对学习没用。其实,一张白纸的孩子对陌生的世界充满兴趣是正常的。

理解了她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望,我鼓励女儿多尝试,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真正热爱的事物。做不扫兴的父母,要学会为孩子“捧场”,支持她的梦想和追求,不用大人的标准去衡量,更不要随意打压他们的热情。

“妈妈,我又要当语文组长、还要当数学组长,还要当英语课代表,我感觉我忙不过来了。”“妈妈,我的好朋友看到我跟其他同学玩,就生气了。”成长过程,孩子总会遇到烦恼,需要寻求我帮助。这个时候,我会耐心听她说完,跟她分析讨论。做不扫兴的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温暖。

长大后,孩子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却害怕自己能不能做好;面对期末考试,担心自己考不好……这个时候,她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句“加油”,更重要的是引领他们去做,放手让他们去做,并相信她能做好。我会给她找戏曲老师帮忙练习,协助她制定复习计划,相信她一定可以突破自己。最后总能收获惊喜。做不扫兴的父母,为孩子“捧场”,最重要的是相信孩子。


【局长谈家教】

政府主导强统筹 教育主力谱新篇

桃源县教育局党组委书记、局长 易际兵

桃源县积极探索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形成“终身学习,家长先行”的核心理念,整县推进家庭教育,凝聚教育发展最大合力。

政府主导,全方位统筹。将协同育人作为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引擎。县政府创设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两育”),把协同育人纳入发展规划、绩效考核、财政预算,各部门和单位均设专项资金。制定县级家庭教育两个五年规划。2024年,全县组织公益性讲座近200场、沙龙活动80余次。

教育主力,全要素保障。深入推进“两育”指导师培训,开设“两育”工作坊。各中小学校探索完善班级“两育”师资“1+3”配备模式。线下编撰幼儿园、小学、初中至高中不同学段《协同育人指导手册》。

社会主动,全区域护航。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工作人员和其他社会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协同育人中来。县内所有场馆、公共场所、公交工具上都配备协同育人宣传手册。整合22个部门和公益组织,打造桃爸桃妈公益沙龙、书香桃源与你共读、心理学让生活更幸福等系列品牌活动。

家庭主责,全周期成长。开展“桃爸桃妈每周一课”品牌活动,对问题家庭开展个案辅导。形成了“他觉(引领)一自觉(学习)一自为(行动)—反思(升华)”的桃源家长成长模式。外地企业打工父母学生慰问团、“邮路上的亲子教育”等成为桃源县协同育人“暖心”名片。

责编:董以良

一审:董以良

二审:刘芬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