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我们需要怎样的“吒儿”?

唐雨琪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2-16 19:50:31

新湖南记者 唐雨琪

每天都在不断刷新纪录的票房、带动无数周边衍生品的畅销、节节攀升的海外影迷数……要说这段时间谁最火?必然是我们的“吒儿”。但近日,照理说应是人人都爱的“哪吒”,却被骂上了热搜。怎么回事?

原来,此吒非彼吒,被声讨的是一部名为《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的电影。这部2023年上映的影片被指在宣传和制作上高度模仿《哪吒之魔童降世》(即《哪吒1》),甚至误导观众以为是其续集。一大批观众走进影院才发现,这部电影主角虽是哪吒,但制作粗糙、剧情逻辑混乱,“属于典型的蹭热度,欺骗观众”,还有网友嘲讽道:“这哪是哪吒,分明是那吒!”

好的作品会让人口口相传,而投机取巧的“烂片”即便已过上映期,也难逃谴责。这些作品以低成本、短周期制作,漠视IP内核,将艺术创作降维成“流水线贴牌”,除了利用观众对热门IP的认知收割票房,对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

相较之下,另一部同是在这波“哪吒热”中被观众回忆起来的动画片,却经历了又一次“翻红”。这便是2003年在央视播出的《哪吒传奇》。当年那首耳熟能详的主题曲歌词“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陪伴着无数人度过了童年。片中哪吒与小龙女一次次并肩作战、李靖为保全家人所做的牺牲与让步,还有结尾那句“这个光明的世界,属于全天下”,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跟风并非原罪,关键在于创作诚意。观众不会为重复买单,只会为惊喜感动。《哪吒1》和《哪吒2》的成功,是在传统哪吒故事的基础上,赋予了角色“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强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人格魅力,并以技术创新重塑了IP价值。当创作者真正肯下功夫对公共IP进行深度挖掘和艺术转化时,跟风的终点,也会变为创新的起点。

我们需要的“吒儿”,不是吸金的流量符号,而是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者。哪吒不是一个新鲜IP,它的故事也不会就停在这里,作为一个公共IP,它可以被自由的创新创作,但请记住,只有尊重观众的创作者,才能赢得尊重。

责编:唐雨琪

一审:冒蕞

二审:周文博

三审:朱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