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6 11:21:46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16日讯(通讯员 曾海燕)“每逢佳节胖三斤”的无奈与“春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的惆怅,如同挥之不去的阴云,弥漫在刚欢庆完春节、满怀希望投入新一年工作与生活的人群之中。假期结束后,面对体重秤上逐渐攀升的数字,许多人开始陷入焦虑与担忧之中。那么,节后变胖该如何科学有效地恢复体重呢?衡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科主任武建华给您提供的这份瘦身攻略,请查收。
一、换口味,控“碳水”,增“纤维”
节后恢复体重的第一步,是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尤其是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白面制品等。这些食物经过精细加工后,升糖指数高,会迅速提升血糖水平,刺激胰岛素分泌,进而促进脂肪的合成与储存。相反,我们应该增加全谷物、糙米、燕麦等低升糖指数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速度,提供持久的饱腹感,从而有助于控制体重并改善血糖水平。同时,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对整体健康大有裨益。
二、动起来,适量运动,首选有氧
运动是减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节后急于恢复体重的人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项目至关重要。散步是最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之一,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以上,就能有效消耗脂肪,达到减重效果。缓跑则更适合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人群,它能更快地提升心率,加速脂肪燃烧。瑜伽则以其独特的呼吸法和体式,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同时达到塑形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拉伸,以提高运动效果,减少受伤风险。
三、多喝水,促进代谢,加速减重
水分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之一,每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成人每天饮水量为2000—2500毫升),有助于恢复水分平衡,促进脂肪分解和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加速减重进程。
喝水时可以选择温开水、淡茶水等无糖饮品,避免含糖饮料和酒精的摄入,以免增加额外热量负担。
四、要补钾,富钾食物,作用多多
节后减肥过程中,适当增加富含钾的食物摄入,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加速减重效果。富含钾的食物种类繁多,包括香蕉、土豆、菠菜、紫菜、海带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肾功能不全或正在服用保钾利尿剂的人群来说,应谨慎摄入高钾食物,以免引发高钾血症等健康问题。
五、吃蔬菜,营养丰富,持久饱腹
在选择蔬菜时,应注重多样性,以获取更全面的营养素。同时,应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拌等。避免油炸、煎炒等高油烹饪方式,以减少热量摄入和有害物质生成。
六、减有度,科学节食,健康减肥
过度节食虽然能在短期内带来体重的下降,但往往伴随着肌肉和脂肪的同步减少。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会迅速反弹,且反弹的部分主要是脂肪而非肌肉。这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使得后续减肥更为艰难。更为严重的是,过度节食还可能引发神经性厌食、皮肤松弛、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
因此,建议节后采用健康饮食搭配和适量运动的方式来实现减肥目标。同时,应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在运动方面,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项目,并坚持适量运动,以提高身体代谢率,加速脂肪燃烧。
轻生之道
轻断食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减肥方法。常见的轻断食模式包括16+8模式、5+2模式和隔日断食模式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轻断食期间应注重营养均衡,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同时,应避免过度运动或过度劳累,以免对身体造成额外负担。在恢复正常饮食后,也应逐渐过渡,避免因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反弹。
5+2模式
推荐指数:★★★★★
5+2模式减肥法:每周五天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无需对食物种类或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而在剩下的两天里摄入较低热量的食物,全天热量摄入男性约为600千卡,女性则为500千卡左右。这种适度的热量控制策略,既能够有效促进身体消耗储存的脂肪,又不会让人感到饥饿难耐,从而确保了减肥过程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有助于减肥者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稳步迈向减重目标。
16+8模式
推荐指数:★★★★☆
16+8模式减肥法:该模式要求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其余16小时则保持禁食状态。这16小时的禁食窗口,既包括了夜间的睡眠时间,也涵盖了白天的一部分时间,使得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实践。通过限制进食时间,16+8模式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摄入,促进身体消耗储存的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同时,这种方法相对灵活,不需要对食物种类进行严格限制,只需注意控制进食量和时间。
隔日断食模式
推荐指数:★★★☆
隔日断食模式减肥法:正常饮食与断食交替进行,缺点是可能导致摄入的热量不足。具体实践中,减肥者会在一天中自由进食,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而在紧接着的下一天则进行断食,仅摄入极少量的食物或水分。这种周期性的饮食调整,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的燃烧,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隔日断食模式不仅考验个人的自律性和毅力,同时也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确保健康与安全。
责编:洪学智
一审:洪学智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