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6 10:23:22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通讯员 张译文 陈依灵
2月15日,春寒未褪,湖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内已热浪翻涌——2025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湖南生源优师专项公费师范毕业生专场供需见面会在此举行。35张展台次第排开,花垣县、慈利县、安化县……这些被标注为“脱贫县”的名字,此刻化作一张张滚烫的邀约,与59名国家“优师计划”公费师范生的青春理想碰撞交织。
教育局长、学校校长轮番上阵“抢人才”
“同学,你是哪个专业的?看看我们新田一中的岗位!”上午8点半,记者刚踏入会场,便被一声洪亮的招呼“截住”。新田县教育局副局长肖慧以为记者也是师范生,立马手持宣传册,如数家珍:“我们给青年教师配教学导师,支持老师们在职读研深造!”话音未落,邻县展台的校长也赶紧递上热茶:“我们学校新建了教师公寓,推开窗就能看见武陵山脉,景色宜人……”
见面会上,数位校长误以为记者是前来应聘的师范生,向记者发放了多份学校宣传册。
为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从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培养公费师范生。按照相关规定,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在录取后、获得录取通知书前,须与培养学校和生源所在省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乡村振兴工作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到生源所在省份定向县中小学履约任教不少于6年。
会场内,各县的展台前人头攒动。公费师范生们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在各个展台间穿梭咨询,渴望找到最适合自己扎根的教育土壤。
“这次机会太难得了,能直接跟学校面对面交流!我主要是想提前看看老家有哪些岗位。”来自凤凰县的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大三学生小龙(化名),眼中闪烁着对一线教学的热切期待。虽然明年才毕业,但她已开始提前为就业做起准备,期望通过见面会熟悉招聘流程,并根据意向学校的面谈反馈,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
在汝城县的展台,县第一中学副校长何九斤特意制作了招聘宣传海报、学校介绍手册,不断地向前来咨询的学生们介绍当地的人才引进政策、学校发展等情况。3名应届公费师范生当场与该校达成了初步签约意向。
在一线城市求学,却返回县乡教书,是否会有遗憾、委屈?面对外界疑问,有学生坦言:“在高考填志愿时,我便对‘优师计划’有过充分了解,早已做好投身家乡教育事业的准备,所以求职过程中心理落差并不会特别大。”
这种理性择业观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积极回应。武冈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平华热情地呼吁:“希望优秀的师范人才多多关注我们武冈!我们提供优质的学校环境和发展待遇,大多数公费师范生都有机会在高中执教。”他介绍,新进教师入职后,当地教育部门和任教学校会推行 “一帮一” 师徒结对,助力新进老师快速成长为教学能手。
现场,我省35个脱贫县的教育(体)局携满满诚意,向59名来自部属师范大学的2025届湖南生源“优师计划”毕业生提供了180余个教师岗位。记者了解到,截至中午12时,通过此次专场供需见面会,共现场签约20人,达成签约意向18人,其余21人在参会前均已通过县(市、区)自主招聘签约。
地方教育部门、学校负责人与签约学生一同合影留念。
“学生们反响热烈,签约也很积极。但签约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共同成长的起点。”一名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
公费师范生择业观:多元考量,着眼长远
“选择离家更近的学校,还是综合待遇更好的?”面对多所学校的主动邀约,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公费师范生李彬有一点“小纠结”:某重点中学提供了住房安家费等人才补贴,但该校离老家较远,同时竞争压力不小;而家乡邻县学校则开出了“为公费师范生提供教师周转房”等住房福利,但薪资不及预期。
隔壁展台前,李彬的同校“搭子”顾万星与慈利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面谈过后,则爽快地选择了与当地学校签约。“当年我从张家界考出去读书,就是为了毕业后回来报效家乡。”他说。
“比起薪资待遇,我更看重哪所学校有更好的培训体系,能够快速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公费师范生张基讯把“自我提升”摆在了第一位,“我们‘优师计划’的公费师范生,按要求要在县城待6年,因此必须眼光长远。生源质量、培养体系、职称晋升通道等都要综合考虑。”
记者了解到,在求职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进行多元考量并着眼长远,将发展空间、离家远近、薪资待遇等诸多因素都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
湖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持续重视并支持优师计划师范生职后专业发展工作,优先安排履约任教的“优师计划”师范生参加各级教师培训项目,以及访学交流、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此外,在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中,优先支持履约任教的“优师计划”师范生攻读研究生。
正午时分,签约台前的长队仍未散去。窗外春雨淅沥,签约笔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恰似早春的种子落入泥土的轻响。59名青年,180余个岗位,这些数字终将化作武陵山麓的晨读、洞庭湖畔的板书、古朴村落里的灯火。正如一位如愿签约的公费师范生在签约后发的朋友圈:“六载之约不是终点,而是我与家乡教育的共生之始。”
责编:刘家璇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