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5 16:49:57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雨田
早春二月,万物竞发。
2月13日,全省法院新春第一会,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全省中院院长会议,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最高法院工作要求,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5年全省法院工作,释放出实干担当、锐意进取的鲜明信号。
会议现场。
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与时俱进服务中心大局,湖南高院党组在全省法院部署服务中心“五项重点工作”。如何更好服务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记者梳理了2025年湖南法院“五项重点工作”清单。
助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湖南
会议要求,要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到审判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力保安全、防风险、护稳定、促发展。
要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依法惩治政治谣言、网络有害信息、网络“水军”。深入抓好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始终保持对黑恶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要依法严惩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犯罪。扎实开展严惩重大恶性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惩处驾车冲撞、滥杀无辜等报复社会重大恶性犯罪。持续开展“利剑护蕾”和打击毒品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跨境赌博犯罪等专项审判行动。严厉打击涉棚户区改造、校园餐采购、社保资金管理等民生领域职务犯罪。
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开展“案了事未了”问题“回头看”,稳妥办理涉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医患关系等领域纠纷。妥善审理涉“保交楼”“保交房”、群体性劳动纠纷等重大敏感案件,助力处置地方政府债务、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非法金融活动等领域重大风险。
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
会议提出,持续推进“三高四新·法治护航”三年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加快助力构建“三化”一流营商环境。
要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坚持依法保障合同履行、促进生产经营与惩治违法、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违法犯罪相统一,依法惩治恶意维权、制假售假、围标串标、合同诈骗、非法集资、洗钱、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督支持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职,引导传统消费市场和直播电商、电子商务平台等规范发展,更好激发消费活力和发展动力。
要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贯彻善意文明司法理念,防止和纠正以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落实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和涉企冤错案件有效防范、依法甄别纠正等机制,依法适用财产保全和涉企司法强制措施。监督纠正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小过重罚”、地方保护等问题,加大对“新官不理旧账”“政策性关停不补偿”等行为监督纠错力度。持续推进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大交叉执行等工作力度,力解市场主体“要账难”。
要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台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十五条司法措施。持续开展知识产权“高质量·严保护”专项行动,加大对“4x4”现代化产业体系、“4+4科创工程”等关键前沿领域科技创新和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力度。妥善审理涉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案件。
要促推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抓实破产积案清理,加强“执转破”适用,健全小微企业快速挽救和退出程序,有效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双重功能。做好房地产企业、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等工作,加大对涉困难景区、“古镇”型项目纠纷化解力度。推动府院联动走深走实,形成多方协同工作合力。组织开展打击妨害破产程序专项行动,有效惩治“假破产、真逃债”等违法违规行为。
要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着眼优化自贸区司法服务、深化中非法律合作等重点工作,探索发布“湘企出海”国际贸易风险提示清单,不断深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域外法查明等涉外审判工作机制。
促推美丽湖南建设
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好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开展环境资源审判专项行动,依法严惩严重危害国家生态安全、严重污染环境以及破坏矿产资源、耕地、文物、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等违法犯罪,健全与公安、检察、环保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正确处理好惩罚性赔偿、刑事罚金、行政罚款的关系。
要促推低碳绿色转型。妥善审理环境侵权、资源开发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等领域纠纷。坚决避免脱离发展阶段和具体实际判决远超市场主体合理预期和履行能力的赔偿责任。
要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持续用好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技改抵扣等环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探索完善第三方代履行、替代履行、等价异位修复等多元化修复责任执行方式。建好用好生态修复司法保护基地,规范使用生态修复赔偿资金。
要形成系统保护合力。健全技术调查官、专家陪审员、专家辅助人等“外脑”助力审判机制,会同有关部门破解环境损害“鉴定难、鉴定贵”问题。优化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机制,持续深化跨区域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
服务保障民生福祉
民生案件点多面广量大,件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会议强调,要持续开展民生司法保障深化年行动,加大民生案件审判执行力度,做实做细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有效回应民生利益诉求、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要依法守护群众“医食住行”。公正高效审理医患矛盾、食品药品、房屋买卖、物业服务、高空抛物、道交事故等民生案件,坚决遏制过度医疗、制假售假、偷工减料、危险驾驶等违法乱象,依法保障群众舌尖上、头顶上、脚底下、车轮上的安全,切实以“小案件”守护“大民生”。
要助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纠正性别歧视、拖欠工资、逃避社保义务、“假外包真用工”等乱象,持续开展为农民工讨薪等专项行动,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促推行政机关提升劳动监察、社会保障等工作水平。平衡保护新业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助力稳就业、保民生。
要稳妥化解婚姻家事纠纷。持续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健全家事调查、心理疏导、判后回访帮扶等家事审判方式,妥善审理离婚、赡养、抚养等案件,依法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旗帜鲜明反对家庭暴力、高价彩礼,弘扬孝老爱亲优良传统,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的合法权益。
要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加强与检察、妇联、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门深度合作,落实关爱未成年人提示、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家庭教育指导等制度,积极探索校园安全先议等协作机制,促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的保护帮扶。坚持宽严相济、惩教结合,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协同开展专门教育、专门矫治教育,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
推动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会议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促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
要切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认真落实最高法院关于严格依法规范民事案件立案与调解工作的意见,对符合法律规定的民事起诉一律编立“民初字”案号,按照自愿、合法原则开展先行调解工作。继续运用好“总对总”多元解纷等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探索类型化纠纷“示范性诉讼+批量化调解”,促推商事、物业、交通、劳动等重点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培训,促进更多矛盾纠纷在前端化解。
要全力支持综治中心建设。积极参与综治中心建设,认真提供指导调解、释明引导、先行调解、一审立案等服务,开展派驻速裁团队简案速裁快审。
要深入推进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深化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和包案工作,做好“有信必复”和接访处访。常态化开展重复信访治理,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参与信访化解工作机制。
要坚持“办理一案、治理一片”。主动制发司法建议、审判白皮书,报送调研报告、法院信息,促推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探索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深化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社会治理有机衔接,持续推进醉驾、帮信等轻罪治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以案释法工作机制,持续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责编:李迅
一审:李迅
二审:陈佳婧
三审:戴志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