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5-02-13 12:01:12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升发的关键时期。然而,春季气候变化多端,容易引发各种疼痛问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曹东波表示,《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养生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防治疼痛。
一、顺应春气,疏肝理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肝气旺盛,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郁结,则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疼痛,如头痛、胁痛、乳房胀痛等。防治方法如下。
1.保持心情舒畅
春季肝气升发,情绪容易波动。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生气、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以尝试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帮助缓解压力。
2.适量运动
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有助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3.饮食调理
多吃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韭菜等。
食用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玫瑰花茶、陈皮、佛手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疏肝理气的原理,可以参考下图所示的肝经穴位图。肝经是人体重要的经络之一,通过按摩或刺激肝经上的关键穴位(如太冲穴、期门穴),可以有效缓解肝气郁结,改善气血运行。
①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摩太冲穴有助于疏肝理气,缓解头痛、胁痛等症状。
②期门穴:位于胸部,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按摩期门穴可以缓解乳房胀痛、胁痛等问题。
二、防风御寒,预防外邪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风者,百病之始也。”春季风邪当令,容易侵袭人体,导致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防治方法如下。
1.注意保暖
春季气温变化较大,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
特别注意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
2.避免受凉
不要长时间待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
洗头后要及时吹干头发,避免湿气入侵。
3.艾灸保健
可以艾灸足三里、关元、命门等穴位,增强体质,抵御外邪。
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疼痛的发生与阴阳失调密切相关。春季阳气升发,要注意阴阳平衡,避免阳气过亢或阴气不足。防治方法如下。
1.保证充足睡眠
春季要早睡早起,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
睡眠不足容易导致阴阳失调,引发疼痛。
2.适度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但要注意适度。
避免过度运动耗伤阳气,建议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
3.饮食调理
春季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等。
四、因人制宜,辨证施治
《黄帝内经》强调“因人制宜”,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防治疼痛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建议如下处理。
1.咨询专业中医师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
定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2.坚持中医调理
通过中药、针灸、中医外治法等方法,调理体质,预防和治疗疼痛。
可以尝试拔罐、刮痧等传统疗法,缓解局部疼痛。
总之,春季防治疼痛要顺应自然规律,注重整体调理。通过疏肝理气、防风御寒、调和阴阳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疼痛,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春季。
通讯员 孙雪琴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