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5-02-11 13:19:47
脑出血,又被称为脑溢血,俗称“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不过别慌,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就能大大降低脑出血的发病风险。下面就让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的专家为大家介绍预防脑出血的生活小妙招。
合理膳食,让血管“吃”好
日常饮食要坚持低脂、低盐、低糖原则,多吃新鲜果蔬和豆制品,如苹果、白菜、胡萝卜等,而动物内脏、高脂肪食物要少吃,瘦肉、鱼、鸡蛋等优质蛋白质可以适量摄入。另外,别忘记给身体补充充足水分,睡前和晨起后喝1~2杯温开水,能让血液稀释,对血管健康有益。
戒烟限酒,为血管 “减负”
烟草里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让血管加速老化、变脆。酒精会打乱身体代谢,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还会直接刺激脑血管,使其痉挛或扩张。
规律作息,让身体 “充电”
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别让自己太紧张、焦虑,保持愉悦心情。
适度运动,给身体“加油”
每周至少进行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力量训练也别落下,它能增强肌肉力量和骨密度,提升身体代谢率和免疫力。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身体素质就能全面提升。
控制基础病,做身体“安检”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病疾病,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患有这些疾病的人,一定要按时服药,定期监测相关指标。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体检,如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同时完成心电图、脑部 CT 或 MRI 等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脑血管的异常情况。
关注季节变化,守好“防护战”
天气寒冷,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上升,脑出血风险增加。因此,天气变化时要注意保暖,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气温过高时则要避免暴晒,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防止中暑、脱水引发脑血管意外。
稳定情绪,给心情“降压”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血压升高。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以试试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也可以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分享感受,排解压力,增强自信心。
改变体位动作慢,防止血压“跳”
突然改变体位可能让血压急剧变化,诱发脑出血。因此,蹲下、弯腰、卧床起身或改变体位时,动作一定要慢,可以先头低位、眼睛向下,再慢慢起身站立。
(通讯员 李莉 朱佳丽 刘志萍)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