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Deepseek出口成章,孩子还要学语文吗?

蒋诗雨   湖南日报   2025-02-09 16:38:46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通讯员 李琛

锈色脉络在玻璃上

缝补黄昏

风在叶尖上补丁

而褶皱里折叠着整个秋天的低语

窗框始终是哑的镜框

……

你相信吗?这样一篇诗歌是由近日AI届的“顶流”Deepseek撰写的。记者以《窗外的树叶》为标题,要求Deepseek写一首30字左右、文辞优美、立意深刻的诗歌,不到1分钟,这位“顶流小生”便交上了这样的作品。

当今时代,AI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强大的资源搜索、整合能力,使其在实现文章“高产”的同时,还能兼顾诗意与美感,AI文字生产技能早已next level”。

这一现象让不少文字工作者、“笔杆子”产生了危机感,更有人发出疑问,未来的孩子,还有必要费尽心思地去学习语文吗?围绕该话题,记者听取了几位资深语文老师的观点。

表达、沟通、思维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语文课堂

长沙市南雅中学语文教师姚瑶常使用AI来辅助教学。“我会让AI润色学生的作文初稿,再给学生比看,以进行作文指导。我自己写教学反思、论文时,也会借助AI打一个大致的逻辑框架。”姚瑶说。

但即便AI如此便利,在姚瑶看来,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学习语文都仍然有其必要性。

“从学生的角度看,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都需要语文学习。”姚瑶说,向AI发布指令时,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这就是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而培养这样的能力,需要日常的交流语境,尤其是师生同堂的语文课堂。

姚瑶正在上语文课

此外,语文学习中的文本分析则是在锻炼孩子们的思辨能力,提升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在充斥着各种知识、信息的世界里,有时会提问比会解答更重要,如何精准提问,综合考验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姚瑶说。

而从AI本身来看,AI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的,大数据又需要不断地喂养,如果人类没有创新性的内容产出,AI的文字生产能力也将停滞不前。《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让基于文本的生成式智能算法围绕着本就是AI生成的内容开展训练,只需几个训练周期,它就会产出完全无意义的结果。

为有源头活水来,人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的‘反哺’科技。”姚瑶说。

人类的情感、审美

无法被AI替代

其实,无论AI怎么发展,总有其无法被人类替代之处。

人类具有AI不具备的细腻情感独特审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小龙表示,对比Deepseek创作的文本和学生作文,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确实“智力”超群,具备超乎常人的知识储备量,但情感感受与表达方面却难以与人类媲美。

除此之外,张小龙认为一些非虚构写作上,如深度报道、通讯报道等,由于要通过实地采访获取一手资料,人工智能暂时还无法超越人类;在语文学习上,人工智能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无法做到像老师一样长期了解不同学生并进行针对性教学。

当然,AI不是洪水猛兽,面对变化,也当拥抱变化,技术变革与文明探索之间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张小龙建议,可以把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借助其形成思维框架,学习其思考逻辑,但一定要加强个人观点的训练、情感经验的体悟,避免过分依赖工具、养成惰性,导致思考动力不足。让科技为我所用,而不是成为科技的奴隶。

责编:蒋诗雨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