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日报 2025-01-25 11:46:04
1月23日(农历小年),洪江古商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龙狮队伍在古城踏街巡游,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在古色古香的天钧戏院,一出木偶戏正在上演。舞台上,演员们熟练地操控着手中的木偶。细腻的动作和生动的表情,将一个个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
一群游客被逗得开怀大笑,纷纷为精彩的表演鼓掌叫好。“刘导,快给我们讲讲木偶戏的典故。”游客张云饶有兴趣地对导游刘菁说。
“木偶艺术在古代被称为傀儡戏,是一种古老的戏剧表演形式,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据记载,我国的木偶艺术主要分为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大家刚刚看到的便是杖头木偶戏的表演。”刘菁说。
“刘导,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洪江古商城杖头木偶的制作技艺吗?”游客刘洋问道。
刘菁介绍,洪江杖头木偶戏始于清代,十八世纪末由宝庆(也就是今天的邵阳)传到洪江。说到洪江古商城杖头木偶的制作技艺,就不得不提洪江古商城杖头木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阳惠生老师。
阳惠生老师今年70岁,17岁时,他被分配到洪江区幸福路小学从事美术教学,并获得了一次去湖南省木偶皮影剧团进修学习木偶制作的机会,与他同行的还有另外一位女老师,她叫张西玲,也就是阳惠生老师的妻子。
1973年,阳惠生和张西玲老师在湖南省木偶皮影剧团,有幸跟随国家级舞美设计师、省木偶皮影剧团木偶造型与制作师李叔平学习木偶造型设计与制作。
阳老师和妻子因木偶结缘,从青丝到白发,带着把木偶这项艺术传下去的决心和信念,把热爱当成了事业。在夫妻俩共同的努力下,2019年,洪江古商城杖头木偶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退休后的老两口,依然活跃在幸福路小学的“幸福木偶社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近距离地跟着老两口学习木偶制作和表演。幸福木偶社团是湖南省第一个传统木偶戏进校园的社团,2020年社团还被评为湖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大家看到的这些生动灵巧的木偶都是阳老师精心设计制作的。”不经意间,刘菁带着游客们来到了阳老师的木偶制作工作室。
“阳老师,洪江杖头木偶戏与其他地方的木偶戏有什么不一样?”刘洋向正在工作的阳惠生提问了。
“洪江木偶戏主要是杖头木偶,江浙一带提线木偶与布袋木偶偏多,北京木偶剧团、武汉、广州等地都是杖头木偶,凡杖头木偶各地都大同小异,没有区别。”阳惠生回答。
“阳老师,演员们是怎样操纵木偶的呢?”浙江游客冯淋问道。
“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主杆,主要用于连接头部;两根手杆,用于连接两手来进行表演;许多模仿真人动态的机关就在主杆和手杆上。”阳惠生说,洪江木偶属外操纵木偶,可以减轻负担,增加表现力,偶头转向灵巧,机关多样,动作丰富多彩。
阳老师领着游客们来到木偶雕塑制作间,告诉游客,木偶虽小,但工艺复杂。首先要根据剧情设计人物造型,用特定的陶泥雕塑种模,随后用石膏制成模具,形成纸胚,晾干后进行整形、修补,抛光、上妆、安装头发、制作头饰,最后整妆,配上服饰,木偶才算完成。
音乐起,戏开场。刘菁表示,洪江古商城杖头木偶是匠人指尖跳跃的诗行,每一根杖杆都承载着匠心独运的韵律。木偶的精致肌理,在悬丝的一牵一放中仿若拥有生命。在艺人的轻吟浅唱中,它们或翩翩起舞,或低眉含情,每一个动作都流淌着古韵今风的和谐之美。
刘菁送走完这波游客,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动态信息。“邀请各地游客前来洪江古商城和我们一起红红火火过大年。《格桑拉》《金猴辞岁》、木偶杂技顶坛子、拔萝卜等杖头木偶戏的表演一定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欢乐。”
(怀化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博媛)
责编:李夏涛
一审:李夏涛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
来源:怀化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