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 刘世奇:加快长岳协同发展 构建湘江百里经济走廊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6 08:33:02

[来源:湖南日报 14版 2025-01-16]

加快长岳协同发展 

构建湘江百里经济走廊 

刘世奇

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省委确立“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发展格局,省委书记沈晓明多次强调“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

长沙与岳阳分居全省“一核一副”,占据全省1/4人口总量、接近1/2经济总量,分别引领长株潭、洞庭湖两大区域板块,以湘江为主轴、以长岳协同发展为路径,进一步推动长岳两地生态保护、产业协作、文旅融合、城乡建设等领域联动,构建湘江百里经济走廊,能够有效提升湖南在中部地区的竞争实力。湘阴区位独特,将充分发挥连南接北的纽带作用,积极争当长岳协同发展桥头堡,为建设“七个岳阳”、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争作贡献。

守护一江碧水,构建绿色生态走廊。水往北流、风向南吹,长沙与岳阳都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两地同题共答,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也存在跨界污染治理“发现难、界定难、取证难、处理难”的困境。两地联防联控、协同治污,建立信息互联、协作办案、共同修复等常态机制,将改变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的局面,既能形成“1+1>2”的整体效应,又能探索推动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跨市交易。湘阴处于“一湖四水”交汇节点,将挖掘利用江河湖泊特色资源,创新谋划建设洞庭湖“水乡客厅”,充分展示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工作成效,着力打造集水生态、水文化、水产品于一体的生态名片。

深化产业互补,构建沿江经济走廊。长沙拥有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七大千亿产业,岳阳具有现代石化、港口物流等比较优势,长沙需要利用岳阳通江达海的便利通道,岳阳可为长沙培育上下游配套产业、承接各类转移孵化项目,两地产业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省委、省政府布局建设湘江新区湘阴片区,跨区域设立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赋能湘阴发展“飞地经济”,我们将全面提升虞公港的规模和能级,完善“公铁水”联运体系,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延伸城陵矶港功能、承接长株潭临港适水产业转移,助力长岳两地之间由低水平的物理联通向高水平的功能互补转变。

弘扬湖湘精神,构建历史文化走廊。一条母亲河、半部湖南史。屈原投江、朱张渡口、岳麓书院等历史遗存沿江分布,铜官窑、靖港镇、岳阳楼等景区景点串联成线,赛龙舟习俗传承千年,橘子洲头、骆驼精神成为红色基因的代表性符号,湘江流域是集中展示湖湘精神的重要窗口,但特色资源零星分散、没有形成整体效应。湘阴交通区位优越,也是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我们将深入挖掘左宗棠等名人资源,探索开发客运游轮码头,学习借鉴“我的韶山行”经验做法,着力开辟“朝发长沙(岳阳)、夜宿湘阴、终至岳阳(长沙)”的精品旅游线路,助力湘江流域文旅资源共建共享。

推进融合发展,构建美丽城乡走廊。长沙至岳阳沿江两岸,集中“山水洲城”、分布“林田园村”,既有繁华都市,也有美丽乡愁,是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集中区和引领区,串联起一条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风貌长廊。湘阴将按照“岳阳南大门、长沙卫星城”的功能定位,谋划建设“城、水、林、田、产”融合发展的带状田园城市,积极对接长沙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科创等资源,进一步优化布局与功能、承接省会功能疏解,着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建设标杆。(作者系中共湘阴县委书记)    

责编:周磊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