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为乡村“著名”,让乡村“扬名”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2 17:01:4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日讯通讯员 周继松 陈鹏军)“从紫鹊路到德殿路,再转飞水路,就到了我们家。农家乐老板小罗所说的德殿路”不过1100米,飞水路430米,以前都没有名字,新化县人民政府命名后有了正式“身份”,“游客通过导航能精准过来,生意自然更好了”在水车镇,像这样获得新命名的无名路,一共有144这得益于该县开展的地名批量命名试点

探索批量命名模式,让乡村地名“亮起来”

“乡村道路分布广,里程长短不一,加之参照物少,很容易造成出行导航不清、物流定位不准问题。”新化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永忠表示,乡村地名有地无名“有名无标”的现象,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

去年9月,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该县在水车镇率先开展乡村道路批量命名试点。通过现场踏勘、数据梳理、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公告公示等流程,首批144条道路命名工作完成。

地名里藏着割不断的乡愁。在命名过程中,该县特别注重从“反映当地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出发。如吉寨村,就沿用了丫髻寨”“黄鸡”等老地名为道路取名;在扶竹村《孟子·告子上》中获取灵感,产生“扶仁”“扶义”扶礼“扶智”“扶信”等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受到村民的点赞

采集惠农助农兴趣点,让乡村地名“用起来”

此次乡村道路批量命名试点,除了为无名道路“正名”,还有一项重要内容——融合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让乡村地名“用起来”“活起来”。

深秋时节,紫鹊界景区风景怡人,白水峒、观景台、正龙古村等多个景点串珠成线,月牙山、喜来乐、德善农庄等农家乐点缀其中。

“这些景点和农家乐地名信息全部采集上地图了,打开导航都能检索到。水车镇民政所长邹伟锋表示,这让村里的柴火腊肉猪血粑紫鹊贡米等优质土特产更容易“出村进城”。

该县还将地名文化、地名服务与红色文旅有机融合。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烈士陵园、罗盛教故居等红色景点,都是这次新增加的地名信息。通过挖掘红色地名和红色故事,将域内10多个景区景点、文物保护点等集合起来,绘制了“新化县红色文旅一张图”,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增加了亮点。

据了解,新化此次乡村著名行动除了进行乡村道路批量命名外,还对782条农家乐、农业合作社、种养殖基地、快递物流等惠农助农兴趣点进行了采集上图,全县地名数据库总量达到2.6万余条,乡村地名数据盲点被一一扫除

加强地名文化宣传,让乡村地名“扬起来”

地名是诗意山水、乡土文化的重要标识,加强老地名”“乡土地名宣传和保护,能够有效传承农耕文明、赓续地名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该县民政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借力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解读乡村著名行动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和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公众对乡村地名建设的认知度与关注度,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

今年以来,开展乡村地名文化宣传活动6场次,服务超过万人次。同时,该县组织本土作家整理160余篇稿件,编撰了《新化地名故事》,撰写的《金凤》《向东街》《紫鹊界》《双牛山》等以地名为标题的小说在全国各大刊物刊发;创造性将30个传统地名纳入首批县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下大力打造地名地理标志产品,新化黄精、新化红茶、新化水酒、白溪豆腐、王爷山食品等都成为了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在线上线下旺销,新化文印占据全国70%以上市场份额,成为新化的一张名片。

小小地名背后,其实蕴含着诸多文化,也蕴含着生产力陈永忠表示,下一步将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促进乡村地名管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将乡村地名文化、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在互联网上有效宣传推广,切实让地名赋能乡村振兴

责编:邹娜妮

一审:邹娜妮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