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集政 图/李芬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23 16:33:51
文/蒋集政 图/李芬
从个旧市出发直赴元阳梯田。元阳梯田位于元阳县哀牢山南部,是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面积约17万亩,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不朽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中国第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世界遗产。


哀牢山河坝峡谷因酷热干旱素称“干热河谷区”,巨量水蒸气随着热气团层层上升,受到冷气团的冷却和压迫,在高山区形成“阴湿高寒区”。元阳哈尼族主要居住在高山“干热河谷区”与“阴湿高寒区”之间,年均气温15度左右,年均降雨1400毫米的丰富量,全年日照约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哀牢山三江流域因而成为人类早期栽培稻谷的地区之一。
哈尼族古老的《天·地·人的传说》中说:大鱼创造了宇宙天地和第一对人,男人叫直塔,女人叫塔婆,塔婆生下22个娃,其中老三长大后成为海里龙王。为感激塔婆养育之恩,龙王向塔婆敬献了稻谷种,哈尼族将野生稻驯化为陆稻,再改良为水稻,在三江流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种植。
种植水稻需要稻田。哈尼族自古以来就是耕种梯田的民族,《尚书》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已经开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元阳哈尼族开垦梯田的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代。唐代《蛮书·云南管内物产》记载,唐朝初期(1300多年前)哈尼族迁居红河南岸哀牢山,“蛮治山田,殊为精好”“浇田皆用源泉,水旱不损”。
元阳地貌特征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亿万年来被红河、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突起,两侧低下,鸟瞰全境,山地连绵,层峦叠嶂,地形呈“V”形发育,高下之间,壮观异常。哈尼族利用山势地形变化开垦梯田,大则数亩,小则仅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一座座的“田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成梯田农耕文明奇观。
哈尼族自称为“摩咪然里”,即“天然神之子”。“天”是大自然的象征,意即哈尼族为大自然之子,是与大自然具有天然亲密关系的民族。千百年来,哈尼人一生只有一把短柄锄头,为了开筑梯田几乎投入全部的生命,用整个民族的心力来挖筑梯田,这从哈尼人“命名礼”就可见一斑。
哈尼人出生后家人要举行“梯田劳动”仪式:在自家院子地上画出象征梯田的方格,如果生男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用小锄头在“梯田”里表演挖梯田的动作;如果生女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在“梯田”里表演摸螺蛳拿黄鳝的动作。经过这一仪式后才能拥有自己的名字。哈尼人去世后仍然埋放在梯田旁边的山坡上,在另一个世界里守望着梯田。
哈尼族开垦梯田时要找终年保水的肥沃坡地,开成台地后先种三年旱地,土熟后再垒埂放水变成梯田。梯田用水通过挖筑沟渠解决,在高山深箐上挖沟,遇到绕不开的巨大岩石,就在岩石上堆上许多干柴,放火把石头烧红,然后用竹筒背来冷水浇上去炸开石头,这样就可以挖沟了。正如哈尼族古歌所言,挖沟“挖出了岩神的三朵肝花,挖出了岩神的七朵腰花”……
哈尼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永不中断、依山就势地把巍巍哀牢山的千山万壑开垦成了17万亩片片田山,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达3700多级。哈尼族祖祖辈辈就在这田山上劳作生息,从古至今在梯田耕作上形成整套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制度,使哈尼梯田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村落民居安置在山腰,水渠穿村而过,再往下是顺势分布的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形成哈尼梯田的农耕体系。
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相谐、互促互补的天人合一的伟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据说,明朝皇帝曾称赞元阳梯田为“山岳神雕手”,称得上是一项以天地为底的艺术杰作。梯田文化是哈尼族代表性文化,是哈尼族的灵魂,至今仍然是哈尼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


元阳梯田分布较广,梯田集中连片核心区域主要有坝达、多依树、老虎嘴等3个片区。梯田境内最低海拔144米,最高海拔2940米,分为河坝峡谷区、下半山区、上半山区和高山区,因地形复杂高差悬殊,由下而上,呈现热带、温带、寒带的变化,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元阳梯田因天气、季节和水中植物不同,呈现出不同色彩,被誉为“多彩的大地艺术”。日出时,多依树的梯田最为美丽,日落时,坝达、老虎嘴的梯田最为壮观。非常幸运,我们赶上了元阳的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体验了朝晖、晚霞映照下元阳梯田的美丽壮观。
抵达坝达梯田景区时是下午5时许,夕阳悬挂在高高山巅之上的天空。雨后乍晴,山巅上有云雾萦绕,天空上更有厚厚的云层似乎欲将夕阳遮盖。而“莫道夕阳已向晚,且看霞光尚满天”,“不服晚”的夕阳从厚厚的云层中穿透而出,金黄色的晚霞将天空大地染上耀眼的光晕,天地一片梦幻。
伫立坝达景区观景台上,俯瞰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1.4万多亩的连片梯田,元阳3700多级的梯田呈现在眼前,从海拔1000余米的麻栗寨顺势而起,最小的梯田小如簸箕,最大的也不过3亩左右,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重重叠叠,交错贯通,宛如天梯,直上云霄。
坝达景区的观景主题是“追一场日落,让我更爱你”,到坝达,共赴山海,追云、追田、追爱。在第二、第三观景台之间的平台上,有一个巨大的“红心”雕塑,许多到此的情侣纷纷打卡留影,一群金发碧眼的欧美人站在“红心”前集体留影,心想,他们要“集体追爱”吗?落日余晖,将爱延续……
我们入住多依树景区流云阁民宿。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近万亩梯田,这里三面临山,一面坠入山谷,犹如一个大海湾。房主介绍,这里离爱春梯田景区观景台不过百十米,我们入住的房间就能观赏日出,不胜欣喜。生怕错过了时机,特地将起床闹钟调整到6时整。
一夜无雨。清晨醒来,伫立窗前,东边天空晨曦映照,隐约能够看到云影,云影下山岭的轮廓以及若隐若现的梯田。迫不及待地出门,抵达观景台时已有不少游客在此拍摄。观景台上的视角自然比房间的窗台更好,从高处俯瞰,梯田上部比较平缓,梯田清晰在望,下部山谷云遮雾盖,随着云雾的飘移,偶露“峥嵘”,地势陡峭,梯田如瀑,宛若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云展云舒中,东边的云彩颜色不断变幻,夫人将手机“固定”在观景台围栏上进行“延时拍摄”。当太阳缓缓地升起,旭日的光芒穿过云层投射下来,被朝晖映照的山岭、梯田、村庄仿佛披上一层金红或金黄的外衣,那种多彩与烂漫令人陶醉。突然,一阵山风袭来,将夫人“延时拍摄”的手机吹落到第二层平台护檐上再跌落到第三层地面,如此落差,以为手机摔坏了,没想到华为手机“真抗摔”,只外壳受了点损伤,手机竟完好无损……
游览阿者科村后前往老虎嘴景区。据介绍,老虎嘴景区分布于深谷,包括赏勐品、硐浦、保山寨、阿勐控等连片6000多亩梯田,是元阳山势最险峻、气势最恢宏的梯田。1993年著名制片商杨·拉马携未婚妻来此举行婚礼,以《大地的雕塑》为名拍摄风光片发行海内外。不料往老虎嘴景区途中一直大雨滂沱,烟雨迷蒙中能见度不足10米,夫人只能小心谨慎地驾车前行……
有人说,元阳梯田一年四季皆有其美。哈尼人习惯每年6月插秧,夏天的元阳梯田到处是青葱稻浪;到了10月,随着水稻成熟,山野变为金黄色。但梯田最美的季节是冬天,水稻收割后注水的梯田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更加凸显出梯田婀娜曲折的轮廓。
于是想,下次来元阳梯田,一定要选择冬季,祈愿天气晴朗,能够观赏老虎嘴梯田景区的日落美景。


元阳梯田境内聚居着哈尼族、彝族、傣族、苗族、瑶族、壮族、汉族等多民族,其中哈尼族比例最大。流云阁民宿老板说,元阳梯田景区内最有特色的哈尼族村寨是箐口和阿者科,都是元阳梯田景区5个申遗重点村落之一,阿者科村是元阳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哈尼族建筑群。
哈尼族传统民居很有特色,共有三层,最底层用来养牲畜,二层住人,顶层则是仓库。由于房屋棚顶用茅草搭成,有四坡草顶,远远看去像是一个蘑菇,因此被称作“蘑菇房”,是哈尼族村庄的标志性建筑。走进阿者科村寨门,大大小小的蘑菇房点缀在梯田间,仿佛进入童话世界。
阿者科始建于清朝中期,已有210多年。哈尼族建立村寨都要竖寨门,在离村寨不远的路旁选两棵大树,用狗血划定寨界,用稻草编织一条草绳横拉悬挂木刀、木叉、木槌等,布置成寨门,通常会竖2—4个寨门。哈尼族认为寨门和寨界是一条无形的划定人鬼分居的界线,是保护人们免受鬼怪伤害的屏障。
阿者科,哈尼语字意为最旺盛吉祥的小地方。阿者科的确小,全村只有65户人家,人口480余人,耕地面积373亩,人均不足0.8亩。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因为森林、村寨、梯田和水系“四素同构”,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传统村落,并作为亚洲传统梯田稻作文化的典范代表,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山林、村寨、梯田、小溪是哈尼族人最珍视的四样事物。哈尼族人对梯田的开垦不是对自然的征服,他们相信在山水间存在着众多主管自然的神灵,哈尼族人寓居于此,是受神的眷顾。阿者科将位于村寨上方的山林称为寨神林,作为一年一度纪念除魔英雄的祭祀活动场所,届时祈求寨神保佑人们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幸福安康。流经村寨的溪水被称为山神水,哈尼人认为源自大山深处自涌山泉的山神水是神灵给予的生命之血脉,喝了能健体养颜、幸福万年。
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哈尼族形成诸多文化宗教礼仪,重要的有为祭祀村寨守护神的二月“艾玛突”节,为祭祀天神的六月“苦扎扎”节(六月年),为祭祖认宗的十月“咂勒特”节(十月年)等。长街宴是哈尼族最重要的节日盛宴之一,这一天,全寨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家家户户将丰盛的菜肴摆上沿街的长桌,形成长街宴。遇上长街宴,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可一起分享。
2018年以前,阿者科村由于经济发展缓慢,青壮年人口基本外出务工,村落空心化严重,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2018年,应元阳县委县政府邀请,中山大学团队为阿者科村编制《阿者科计划》,全村由村集体企业主导开发,组织村民整治村寨,经营旅游,按照传统民居分红40%、梯田分红30%、居住分红20%、户籍分红10%,利润村民占70%、村集体留成30%。自2019年3月第一次分红,全村65户村民累计分红共233余万元,户均累计分红近3.6万元。
随着《阿者科计划》的实施,阿者科村成为电影《无问西东》的取景地,2021年《阿者科计划》更登上高考试卷,让阿者科声名远播。这两年,原舍·阿者科成为WWF、时尚芭莎的取景地,村寨的“荣荣小食代”在2023年首届元阳县《舌尖上的美食》人气热门评选大赛中荣获第3名……
阿者科村是元阳哈尼族村落的缩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元阳梯田知名度日渐提高,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哈尼人待客之道也与时俱进。流云阁“欢迎光临”词就充满诗意:“在此开个小店/主要定制温暖/有幸遇到眼光相似的您/与我们相遇在此/希望以后的时光/每当您想起我们/嘴角可以上扬45度”“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风雨里节日里/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你来就是旺季/你不来就是淡季”……
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说:“哈尼族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不到元阳梯田,乃人生憾事!
(本文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