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第八中学(三阳港镇中学):践行劳动教育立德 落实五育并举树人

郭劲松 燕立林 刘建亚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11 14:36:26

新湖南客户端12月11日讯(通讯员 郭劲松 燕立林 刘建亚)世外福地桃花源,源远流长沅江水,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桃源人民。而位于桃源县中部的三阳港镇,因三水汇流入港,享三阳开泰吉祥,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作为三阳人才的摇篮——桃源县第八中学(三阳港镇中学),如同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于此。

一、勤劳奋进的三阳教育人,成就学校光辉的劳动教育历程

勤劳奋进的三阳教育人,历来就有重视劳动教育的传统。当年新三阳港镇中学定址于三阳港镇东郊延溪河边一片荒芜的沙洲,落成之际仅有一栋教学楼、一间食堂和一个简陋狭小的操场。学校领导带领全体师生筚路蓝缕,艰苦开创。全体师生靠每周每个班级一个下午的劳动课,从附近的山上挖土填坑,从学校旁延溪河里挑鹅卵石填操场,硬是靠着锄挖肩挑手提,修整出标准250m的跑道操场1个,面积共10余亩的水产养殖场地5块(含特种水产甲鱼养殖池塘一个),牲猪养殖场1个。

后考虑到劳动教育实际需要,学校又租赁了围墙外5余亩土地,建立了学农教育基地,上半年种植时令蔬菜,下半年种植油菜,用于学校的劳动教育与勤工俭学。

自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常德市“示范性学校”“特色学校”“名优学校”“绿色学校”“清廉学校”及市、县“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劳动教育示范校”等一系列荣誉奖牌。

二、得天独厚的校园资源,助力学校劳动教育全新启航

2021年,学校搬迁至桃源县第八中学校园后,劳动教育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和更好的发展条件。桃源八中是常德市教育局授牌的“常德市劳动实践示范基地”,2019年又被授予“湖南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合格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约100余亩,其中劳动实践基地面积40余亩,主要由蔬菜种植基地、植物园基地、养殖基地三大部分构成。

1.植物园基地:面积20多亩,由爱国梅园、隐仙园、三友园、双杰园、书香园、集贤园等几部分组成,园内有树、竹、花草、藤蔓等植物160余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黄花梨木,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鹅掌楸等。植物园是露天的生物学课堂和自然实验室,学生可以在园中观察与实验,学习与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开拓精神的绝佳场地。

2.养殖基地:面积约8亩,由时英塘、荷花池等池塘构成,主要是种植观赏荷花和淡水鱼类养殖。

3.蔬菜种植基地:面积10余亩,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浇灌方便,采光条件好,“路、渠、池”等生产配套设施完善,十分适宜种植蔬菜。目前,蔬菜基地是学校劳动教育和学生劳动实践的主阵地,是引导学生学习生产和热爱劳动的理想场所。

三、全面落实劳动实践教育,践行五育并举立德树人

近年来,学校立足“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指导思想,秉持“践行劳动教育立德,落实五育并举树人”这一教育理念,将劳动基地与校园文化、学科教学紧密衔接,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紧密融合,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注重劳动教育的队伍建设

为了确保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顺利实施,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知理论、懂业务、有技术、素质高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一方面整合本校师资力量,总务处进行科学规划,工勤人员各施所长,对蔬菜和植物种植、水产养殖提供专业的指导;教导处、政教处、团委部门联动,制定年度方案,落实课时安排,明确具体任务,宣传劳动成效,考核教育效果;同时安排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陈文清老师为蔬菜种植基地指导老师,刘润生老师为植物园基地指导老师,各班班主任和相关学科教师为基地兼职教师。其他教师则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形成了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另一方面,聘请镇农科站专业人员担任基地的技术顾问,并与当地种植、养殖大户建立合作关系,邀请种菜经验丰富的学生家长做具体种植技术指导,保证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更科学、更有效。通过多方育人资源有机结合,学校锤炼出了一支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校外专家”劳动教育队伍。

为确保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规范、评价科学,学校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桃源县第八中学(三阳港镇中学)劳动教育与评价体系和分年级劳动教育星级量化评价表,制定了《桃源县第八中学(三阳港镇中学)劳动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劳动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劳动实践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学校各部门合作协同育人,场所建设与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更为科学、规范、安全。

(二)注重学生劳动体验

1.劳动教育与劳动课程、其他学科全面融合。学校依据新课标、劳动教材,扎实上好每一节劳动课。依托校内市级劳动教育基地,将劳动课堂真正搬到田间地头,以学校蔬菜基地为平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真正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在实践中思考、学习、创造,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学习与发展、实践与创造”核心素养。

蔬菜基地实行班级负责制,每班两块,采用“指导教师+学生”模式进行种植。播种时,由学校统一规划,统一种植品种,每学期进行评比活动。基地内种植有机蔬菜,并且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和生长激素等,大力推广蔬菜病虫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挖土清垄、种菜施肥、浇水除草……学生在流汗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在出力中品悟团队的力量,在收获中品尝劳动的乐趣。蔬菜成熟后学校食堂负责采购,所获资金作为班费,从而避免了班级再向学生收取班费,用于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

同时,教导处也要求每位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的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实验教学、课后服务之中,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整合渗透,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如语文老师在劳动基地中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和关于生命与成长、体验与收获的美文;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绘制、展示实地素描和劳动场面写生的美图;生物老师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习性,成立生物兴趣社团,进行植物培植等技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大增……让学生在实景、实干、实感中体验寓德于教、寓劳于教、寓乐于教、寓美于教。

2.劳动教育与常规管理、活动竞赛全面融合

政教处安排每日一小次,每周一大次的卫生打扫等常规劳动,每月开展一次班级教室布置或寝室内务整理等生活劳动评比。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通过学生值周班常规管理活动,每月对各班进行日常卫生内务整理、班级劳动基地实践、参与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比,将考评结果纳入班级日常管理之中。

团委也组织学校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积极开展劳动主题活动,一是结合重大节日:如植树节、学雷锋日、五一劳动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日等开展校内外公益劳动;结合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节开展劳动体验活动;结合社会主题:如保护母亲河、光盘活动等开展劳动教育宣传与志愿服务等等。

一学期一度的“劳动周”更是丰富多彩,国旗下值周班劳动主题讲话,班级劳动主题班团活动,政教处组织校园生活劳动技能大赛:如叠衣服、折被子、整理课桌书包比赛;教导处组织劳动主题征文大赛,团委组织劳动、书法、绘画、摄影展和手工艺制作作品展……此外,各班也积极开展创意十足的生活技能劳动与手工制作劳动活动,极好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3. 劳动教育与家庭生活、田园生产全面融合

一是倡导学生人人积极参加日常家庭劳动体验。要求学生根据“家庭劳动技能清单”,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庭生活劳动:如自己动手做饭洗碗、洗衣洗鞋、整理房间、修理文具玩具……每学期至少学会两种生活劳动技能;利用家长会倡导家长带孩子一起做亲子家务活动,如一起打扫房间、一起洗车、一起包饺子、一起美化院子……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周末与假期,积极参与家庭生产劳动实践。如参与庭院家禽喂养、花卉果木栽种、修剪;走进田野,参与家庭的春播、夏管、秋收、冬藏,完整体验劳动生产,养成吃苦耐劳品质。

(三)劳动教育成效初显

劳动教育的目标就是育人,通过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管理活动,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大幅提升。学生在动手操作,身体力行之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乱倒饭菜、浪费粮食、挑食的同学明显少了。

二是学生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校内乱折树枝花卉,乱踩草皮,乱扔垃圾等一些不良习气几乎没有了。大家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基地劳动、卫生打扫、内务整理以及公益劳动,教室寝室更干净清洁,校园环境更整洁美观了;而且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得以弘扬,学校团委在校内开展公益劳动,在校外开展志愿服务时,学生报名踊跃,参加积极,社会反响极好。

三是学生勤奋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在劳动实践转化为学习体验中,学生学习风气明显浓郁,整体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近年来,学校实现了由“合格”到“良好”再到“优秀”的三级跨越,并连续三年稳居“优秀”行列,赢得了极好的社会声誉。

四是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班级成员一起劳动,一起守护,一起收获,学生关爱集体、善于合作的品质进一步得以提升。

五是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意识也增强了。在班主任与家长的微信群中,许多家长表示,原来回家百事不做的孩子,现在也愿意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主动为家长分担家庭事务。

学生在劳动中接受了课本上无法获得的教育,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得到了洗礼,实现了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的教育目的。

更为可喜的是,学校教师在带领学生劳动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锻炼与提升。在2022年全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暨劳动赛课和2023年桃源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暨劳动教育课竞赛中,学校老师都荣获赛课县级一等奖。学校也因劳动教育成效显著,多次受到上级通报表彰,并先后迎来了桃源县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坊团队来校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桃源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在学校蔬菜种植基地开展蔬菜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以及衡阳县领导团队、芷江侗族自治县教研团队等外地领导、同行来校参观交流。

桃源县第八中学的劳动教育,注重师生的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以劳立德、以劳修行、以劳促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极好地践行了国家“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完善劳动基地建设,拓展劳动教育渠道,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深化劳动教育评价,让劳动教育成为带动师生共同发展,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全面提升学校特色发展与办学水平的持续动力。

责编:伍镆

一审:伍镆

二审:蒋俊

三审:王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