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雨琪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07 12:50:57
新湖南记者唐雨琪
近日,长沙多家蛋糕店因在蛋糕上装饰鲜花而被同一人举报,其中举报人张某的行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职业打假的热议。
职业打假的存在,需要一分为二看待,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市场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的职业打假人存在滥用权利、夸大问题、恶意索赔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的同时,严重挤占了宝贵的行政与司法资源。更有媒体报道显示,职业打假已经成为一门生意,部分职业打假人甚至衍生出收徒、卖课等完整产业链。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23年共监测2.4万个“职业索赔人”发起73万件索赔投诉,其中以食品为由的恶意投诉就有22万起。职业索赔呈团伙化、专业化、规模化趋势,治理相关乱象刻不容缓。
回到这一事件中,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回应提到,商家在蛋糕上添加的配饰物要符合食品相关产品的要求,并且标注不可食用的提醒,以尽到商家的提醒义务。如果被举报的蛋糕店确实存在违规行为,毫无疑问要依法依规进行整顿。
与此同时,举报人张某的行为至少有两点值得商榷:多次购买不同蛋糕店的“鲜花蛋糕”,并以同一理由进行举报,是否属于“知假买假”?“让店家转账就撤销举报”的行为,是否构成恶意高额索赔?
今年7月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等法律法规,都对职业打假进行了规范与引导。
下一步,如何推动这些法律法规精准落地,斩断职业打假不当得利、区分合理维权和恶意索赔、兼顾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课题。
责编:唐雨琪
一审:冒蕞
二审:周文博
三审:朱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