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文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06 09:35:5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 瞿文君
每晚6点半过后,湘西高新区宏大广场旁的人行道便化身夜市街。花甲粉、炒年糕、炸蘑菇、酱香饼、铁板炒饭、铁板鱿鱼等近30种小吃摊整齐排开,摊位后忙碌着的几乎都是年轻人的身影。12月5日,记者采访了其中三位摊主,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摆摊故事和摆摊生活。

41岁,卖房不顺后辞职摆摊
“妹妹,吃什么口味的?”“杂酱土豆泥拌粉。”何静秋熟练地将粉丝煮熟,捞起后撒上调料,附上一层厚厚的土豆泥,再舀两大勺肉酱。

这是何静秋辞职卖土豆泥拌粉、拌面、拌饭的第七个月,她坦言自己也没想到能坚持这么久。看到周围有些摊位仅仅摆了两天就偃旗息鼓,她不免有些担心。
这件事,她完全是从零开始。今年三月底,她还是一名房屋销售,由于行业不景气,她已经很久没卖出过房子,拿了好几个月的三千块底薪。
听朋友说,宏大广场前的夜市街即将重开,她决定试一试。“我今年41岁,这个年龄其实很尴尬,很多工作岗位都要求35岁以下,我也没什么文凭,摆摊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成本不高,做着自由,而且国家现在鼓励地摊经济。”何静秋说。
为找到一款不错的夜市品种,她专门到长沙的四方坪夜市学习,最后选择了简单易学、女儿爱吃又较少人卖的土豆泥拌饭。
4月18日,何静秋的摊位开张,最初生意一般,也有很多不熟练的地方,“刚开始不知道要提前烧开水,在摊位上足足等了半小时水才烧开。还不知情买了去年囤积的土豆,淀粉含量高,并不利于土豆泥的口感和颜色。”
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做法,何静秋从4月做到了现在,渐渐有了一部分老顾客,渐渐每个月的纯收入稳定在五六千。她说:“这份收入在湘西还算可以,肯定比我之前卖房高,所以只要市场准许,我打算一直做下去。”

50岁,白天是乡村医生晚上卖狼牙土豆
张继(化名)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在50岁这年,重开一条人生赛道——摆摊卖铁板豆腐、土豆。
张继的摊位位于夜市街的靠前位置,不断有顾客光临,他负责炸土豆,一个助手阿姨煎豆腐,20岁的儿子在后面打包和切豆腐。张继熟练地翻炸土豆,摊位前还贴着“招学员”几个大字,可见对摆摊已得心应手。

而白天,他是一名乡村医生。“我在古丈县一乡镇卫生院做了20多年医生,工资不高。几个月前认识了一位摆摊的朋友,发现摆摊是个不错的副业选择。”张继说。
一旁的助手阿姨听到后忍不住说:“主业就求个稳当,副业才是真正的收入来源,你看旁边卖炸蘑菇和花甲粉的都是上班族,晚上兼职摆摊。”
除非下大雨,张继每晚都六点半出摊,从古丈开车到高新区,单程需要一个小时,他一般10点半回去,平常每晚能收入七八百块钱,周五、周六生意火爆时能卖一千多元。
张继说:“虽然白天要上班,晚上要摆摊,我都不觉得累,因为赚到钱了,生活劲头都更足了。”
34岁,全职摆摊养活一家老小
“我这里可不是生意最好的,我只是最忙的。”面对摊主们“那家铁板炒饭生意最好”的评价,90后摊主李建华立马否认。

他的确是最忙的。忙到握着铁铲的双手就没停过,忙到询问顾客口味时只是微微抬头迅速移动眼神,忙到请人开了第二个铁板炒饭的摊位,忙到记者在一旁问了十几分钟,也没怎么看见他的正脸。
平均三分钟炒1份,一小时炒20份,一晚上炒90份,李建华的手臂每晚都要保持近三小时的快速移动。从4月份摆摊至今,他只休息了两天。
“很累但没办法,上有老下有小,家里有父母、爷爷和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要养。”李建华说。

摆摊卖铁板炒饭前,李建华修过车、进过厂,打过螺丝、卖过房,后来开了米粉店,因租金太贵而关店。
现在,李建华的一个摊位每月租金是两千,一个摊位平常每晚收入五六百,周末收入八九百。“我挺满意现在摆摊的状态的,很自由,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我自己也习惯了,的确辛苦但做什么都辛苦。”
文章最后,附上上周湘西州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情况。
湘西自治州粮油食品价格监测报表


责编:瞿文君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下载APP 报料
报料 关于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