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突出“三个精准” 推动“三湘护农”提质增效

    2024-12-02 17:43:2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唐婷)“这次县里‘三资’清查抓得好哇,增加了我们的村集体收入,村民也都得到了实惠。”近日,面对前来走访的绥宁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黄土矿镇小安村村民大爷高兴地说道

这是绥宁县纪委监委持续强化“三湘护农”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来,绥宁县纪委监委以规范村级“小微权力”、开展村级“三资”清查整治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监督质效,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紧扣短板弱项,精准“立题”。多措并举、精准发现问题,针对性制定整治举措。一是调研督导发现。县委县政府坚决扛牢主体责任,先后10余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调度,强力推进“三湘护农”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县纪委监委高位推进,班子成员每月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督导,推动纪巡审联动监督,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深入开展“驻场解剖麻雀式”等自查自纠工作,实地发现问题。截至目前,共查找问题66个,移送问题线索3件。二是线索起底发现。对全县8个乡镇97个村(社区)开展常规巡察,同步对乡镇及所辖的村(社区)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巡察。以开展“驻场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为契机,以点带面在全县铺开,共自查出“三资”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各类问题2096个。部分乡镇聘请第三方财务公司清查“三资”突出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提示指导,共下发工作提示函32份,督办函22份,交办123个重点难点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科技+群众”监督发现。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督”科技赋能作用,通过“线上预警+线下核查”“数据碰撞+比对筛查”等方式,加强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等资金量大、频次高的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监督,重点督查是否按时发放、是否按规定程序审核、是否虚报冒领,严查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冒领私分、套取骗取补贴资金等违纪违法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处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突出问题42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4人,追缴违纪违法资金196.12万元。

紧盯堵点难点,精准“破题”。全面分析梳理问题类型,分层分类系统整治。一是现场解决一批。对调研督导、监督检查发现能够立即核实、协调解决的问题和群众诉求,由调研督导组、监督检查组现场协调解决。如,县纪委监委在督查中发现部分专业合作社存在油茶低产低效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接,组织专家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解决“油茶效益低”问题,推动打通油茶产业发展的“中梗阻”。二是督办交办一批。对一般性问题和群众反映的合理意见建议,及时跟踪督促解决到位。截至目前,督促限期整改的165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63个。如,6月中旬,县纪委监委驻农业农村水利局纪检监察组、县农经站、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部门以及关峡苗族乡进驻该乡梅口村开展为期一周的“驻场解剖麻雀式”自查自纠工作,发现村级财务监管不严、集体资产管理混乱等四个方面问题23个,均在驻场期间整改到位,并形成经验,推广至全乡、全县。三是重点核查一批。对群众反映强烈、线索指向明确、可查性较强的问题线索,采取重点督办交办或直查直办、提级办理等方式推动落实。今年来共排查接收“三湘护农”相关问题线索48条,立案44件,党纪政务处分76人次,组织处理12人次,移送司法5人,追回资金1638万余元,以查处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营造了风清正气的护农氛围。如,严肃查处了原寨市乡国土所负责人钱某在国家拆旧复垦项目中收受他人财物问题,钱某被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

紧抓常治长效,精准“答题”。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三项机制,推动工作常治长效。一是强化警示教育。开展5轮督查检查,下发督查通报3期,下发督办函4件。对近年来查处的乡村振兴领域典型案例进行了全面梳理,选取其中9起典型案例在全县进行通报,对12个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对照开展自查自纠,以案为鉴、举一反三。二是补齐短板漏洞。深入剖析监督发现和查处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采取“两书一函”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乡镇扎紧制度“笼子”。截至目前,已督促健全完善机制27项。如,督促职能部门制定出台《绥宁县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六条措施》《关于深化“三湘护农”专项行动规范涉农项目资金管理的九条规定》等制度,通过规范耕地保护、涉农资金监督管理,构建基层预防“微腐败”长效监管机制。三是融入清廉建设。对乡镇、村(社区)“两委”干部出现乡村振兴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或出现重大负面舆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在“清廉乡村”建设评比中一律否决。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力、小微权力运行廉洁规范、人民群众满意且工作经验有代表性、示范性的重点样本积极向上推介。如,乐安铺乡大团村、关峡乡大园村成功入选市级清廉乡村样本。

责编:周洋

一审:张文杰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