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态环境 2024-11-29 10:22:00
绿色发展先行 打造美丽园区
——衡阳市美丽园区建设典型案例
衡阳高新区于1992年6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2022年整合升格为副厅级单位,对衡阳高新区、衡阳综保区、衡山产业开发区(衡山科学城)、白沙洲工业园区实行统一管理。
2024年调区扩区后面积21.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2.3万。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等十块国字号“金字招牌”,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衡阳高新区已经成为全市名副其实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
△高新片区
△衡阳综合保税区片区
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工业结构低碳化为道路,重塑绿色制造体系
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构建以先进制造和数字经济为主导,以培育发展生命健康为特色产业,以创新服务业为支撑的“两主一特一支撑”绿色制造体系。
一是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围绕“布局集约、企业集群、产业循环”,把白沙片区打造为衡阳智造谷;发展科学城片区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平台;依托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跨境电商助力外向经济,把综保片区打造为湘南地区外贸基地;成功培育“输变电装备产业”“钢管及深加工产业”和“智能视听产品产业”三个省级产业集群。2024年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累计63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累计10家)、新增省级单项冠军4家(累计6家),新增省级绿色工厂5家(累计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10家)。
△衡山科学城片区
△白沙片区
二是加强高端制造集聚。聚焦“两主一特”产业,2023年引进52个项目,制造业项目超半数,2亿元(含)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额222.8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强化“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推动数字与产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引进三大运营商及国任财险项目,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智改数转”,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
△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
三是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坚持“生态、循环、低碳”理念,积极布局数字新基建、智能制造,镭目科技的“RAMON非正弦振动控制系统软件”系统全国领先,助力绿色炼钢。推动凯新科技与高校合作氮化硅前沿技术,涉及3D打印、医疗植入及高导热电路基板,突破国际技术封锁。2023年,衡阳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80%。
(二)以资源利用高效化为手段,打造绿色发展园区
坚持向存量要效益、向立体要空间,着力破解园区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园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改造,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一是实行“差异化”政策措施。园区对规上及用地5亩以上企业实施“一企一单”评价,建立“亩均效益”大数据库,分ABCD四类。优先保障A类用地,鼓励B类“二次开发”,限制C类新增用地,D类非鼓励类不再供地并严格监管,实施《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提升工业用地效率。
二是实行“综合化”循环利用。全面构建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梯级转换的发展格局。目前,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100%,中水回用率达到28%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6%以上。
三是实施“多元化”能源供应。大力推进园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重点挖掘碳中和前沿技术应用场景,推进“光伏+储能”等试点示范,支持鼓励园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屋顶/车棚等光伏电站。已投产和在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17个,屋顶面积达100公顷,预计每年可为企业供电2700万千瓦时。
△衡商回归项目——同祺生物中医康养科技园
(三)以环境治理现代化为导向,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在园区定位、规划、管理、提质等方面下真功夫、下实功夫、下苦功夫,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厚植发展优势的关键,加快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一是齐抓共管,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网格管理。出台了《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办法》,形成了“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覆盖全区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格局,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切实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实现环境保护由“一肩挑”到“一盘棋”的转变。
二是优化源头防控,严控环境准入。严管“三线一单”,严把环评审批,前置项目会审促绿色招商,杜绝“两高项目”。建立危废与化学品全程监管机制,保障安全转移与无害化处理。试点环境托管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提供一体化环保解决方案,“一企一策”化解园区环境风险。
三是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夯实绿色发展根基。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多部门联动,积极推进餐饮油烟综合整治、环境空气质量“点位长”制、秸秆禁烧监管工作机制、涉气企业日常监管等工作措施;持续推进园区配套管网建设、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绘制受污染耕地分布一张图,持续开展清废专项行动,深入推动湘江沿岸固体废物大排查,全面巡查摸排偷倒建筑垃圾的场点20余处。
△标准化厂房
取得成效
高新区创新推进工业结构低碳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资源不增,经济倍增”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一)生态环境美
一是园区城乡人居环境优美。2023年,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道路绿化普及率100%,有生态公园等9个公园广场,有陆家新屋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二是环境空气质量保持长期向好态势。2024,1-8月,高新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靠前,空气质量改善率排名全市第1,环境空气质量稳步向好。三是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辖区水质量考核断面蒸水入湘江口近年来年均水质均达到Ш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四是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整体稳定,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二)发展质量高
2023年,荣膺“国家级绿色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湖南省高质量发展园区”“湖南省五好园区先进园区”。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榜单。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65家,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上升为省市重大产业发展战略。
(三)制度机制优
“五好”园区创建工作、科技创新工作、“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等3项工作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连续3年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中荣获第三;“高新事、高兴办”政务服务品牌获《人民日报》等央媒宣传推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责编:肖静
一审:肖静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生态环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