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视频 2024-11-27 20:33:22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李琪
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7部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求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目前湖南相关工作推进如何?有哪些可互认的项目?患者体验如何?记者进行采访了解。
新规:2025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5年底,各紧密型医联体(含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全部项目互认,各地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到2027年底,各省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300项;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区域内医疗机构互认项目数超过200项。
到2030年,全国互认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果互通共享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实现常见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建立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库、“数字影像”或“影像云”等方式,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区域内跨机构共享调阅。逐步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数据与医疗业务系统的融合衔接,建立互通共享数据问题纠错及反馈机制,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调阅。按照行业已经发布的数据和共享文档等标准,明确检验检查结果的数据和共享文档相关标准。
体验:湘潭的结果长沙医院可以“认”
31岁的郑高琳(化名)是湘潭人,11月25日她2岁的孩子呕吐不止,在湘潭市当地一家医院就诊。在亲戚的建议下,郑高琳26日带着孩子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准备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
“验血的单子刚好带来了,接诊的医生说,结果可以互认,就不用重复检查,太好了。”郑高琳表示,这样不但省了钱,还节约了就诊和等待结果的时间,最让她高兴的,是儿子不用重复抽血。
这样良好的就医体验,长沙市民朱磊同样深有感触。26日,因71岁的父亲双脚浮肿,他带着老人到了长沙县一家医院检查,初步诊断为肾脏疾病。
为了老人得到更好治疗,朱磊27日带着父亲到了湖南省人民医院。医生仔细查看了前一天的检查结果,表示老人肾脏问题不大,在家服用一些药物就可以。
“没有再重复检查,我当时还挺意外的。”朱磊坦言,父亲很开心,老人家怕花钱也怕病情严重,这下完全放下了负担,安心养病。
进展:湖南64家医院实现全省互认
近年来,湖南省全面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推进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记者从湖南省卫健委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64家三甲医院已实现全省范围内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了群众的就医体验。全省共有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项目100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97项。
10月底湖南省医保局已经发布相关通知,明确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以及几种互认情形的价格政策。
这些举措,为更多患者带来惠利便捷。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已有29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互认检查结果2630项、检验结果9038项,已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107.71万元。
试点:互认标志可智能识别,开处方系统还能提示“互认”
记者从湖南省人民医院了解到,作为省内首批实施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试点医疗机构,该院自去年底开始全面推进医院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
具体建设方面,医院先后统一规范院内项目编码,改造检查检验报告互认标志,升级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结果调取功能。目前,实现了患者就诊时,医生可查看患者授权的近30天内,在省内试点的其他63家外院做的检查检验结果。
为确保省内医疗机构之间互认数据的准确一致,医院信息中心对纳入互认的197个项目(100个检查项目,97个检验项目),进行了院内项目编码映射和标化工作,并通过互联互通平台实现结果及时上传到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信息平台。
医院信息中心联合医技科室,通过信息化改造,将互认标志嵌入到检查检验报告中,并在医生工作站实现了智能识别。当医生查看患者报告时,系统会显示哪些报告属于互认范围,方便医生快速作出诊疗决策。
医生开具处方时,系统还会智能展示并提醒医生,是否对患者近期已做项目进行互认,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检查的发生,为患者节约了时间和费用。
责编:李琪
一审:李琪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犇视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