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文化大家谈④ | 关于炎帝文化研究的思考建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26 11:24:40

文 | 易刚强 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一、炎帝文化研究的现状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农耕文化的创始人。根据史料记载:炎帝神农氏,“生于厉乡,长于姜水,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炎帝一生为部落民众做了很多事:教民耕作,使百姓免受饥寒之苦;亲尝百草,使百姓不受病痛之苦;开辟集市,使百姓安居乐业。与黄帝一道“名垂宇宙,恩泽神州”,被尊为中华民族始祖。

炎帝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备受人们的关注,关于炎帝文化的探讨亦早已蔚为风潮。自20世纪90年代首届“炎帝文化暨炎帝故里研讨会”召开以来,各地掀起了对炎帝文化研究的热潮,相关成果大量涌现。炎帝文化问题的学术研究也在持续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大批学者聚焦于炎帝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炎帝文化对当代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炎帝文化对中国医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启示等方面。

(一)炎帝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

作为中华始祖,炎帝是一个时代的杰出领袖、氏族首领、中华民族文明悠久的象征、智慧和力量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偶像、文化符号。

在诸多研究中,炎帝神农被赋予了农业文化、医药文化与香文化始祖的角色。一是农业祖师的文化符号。王玉德等专家,认为炎帝神农以“神农之教”创造了最早的农业文明,指出炎帝神农氏是农耕民族的首领,是一个包含人名、部落名与原始农业社会的一个时期的多重内涵的文化符号。二是中医药始祖的文化符号。“神农尝百草”广为流传,神农被视作医药文化的始祖,是我国中医药事业早期发展的标志性人物,奠定了“重经验与实践”和“药食同源”的传统,也为后世中医树立了“医圣”的精神典范。三是香祖师的文化符号。一批学者通过考证认为,中华传统香文化祖师即神农,“南岳进香”是远古人民祭祀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南岳衡山是炎帝神农氏作为香祖师的圣地,是香祖文化的发源地。

综上,炎帝的多重身份意味着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符号、文化含义,而这些含义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二)炎帝文化对当代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炎帝神农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和丰富的炎帝文化,炎帝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厚,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直接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当代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学者们围绕炎帝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时代价值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阐释,认为炎帝文化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发展炎帝神农祭祀旅游经济,以民为本、注重民生具有重要价值,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传统文化支持。

(三)炎帝文化对中国医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1.炎帝文化与中医药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知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与方法体系。“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炎帝神农被后世炎黄子孙尊奉为中华医药的鼻祖和宗师,对开创我国中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遍尝百草,宣药疗疾。炎帝神农为“宣药疗疾”,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尝遍百草,为民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一日遇七毒”。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识别了百草,发现了具有攻毒祛病、养生保健作用的中药,故先民封他为“药神”。

药典巨著,恩泽万代。经过长期的实践,神农悟出了百草平毒寒温之药性,“味尝草木作方书”,神农体验本草药性是中药的重要起源,也是人类医学科学的发端。这些丰富的经验,不断得到后人的验证,逐步以书籍的形式予以流传,这就是《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经典之作,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为宗,形成了如今世界闻名的中医药宝库。

旷世经典,仍为今用。《神农本草经》阐释了药物的三品分类及性能意义,药物的君臣佐使及在方剂配伍中的地位和作用,药物的阴阳配合、七情合和、四气五味、有毒无毒、药物的采造、药物的煎煮法、药物与病症的关系等,至今仍是临床用药的法规准则。它所记载的365味中药,每味都是按药名、性味、主治病证、生长环境等分别阐释,至今仍在习用。千百年来,作为药典性著作,指导者炎黄子孙用药物治疗疾病、保健强身。

“神农尝百草”的开创性意义:一是开创了中医药的发展道路。在于自他之始,中国具有了最早的“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的医学实践活动,中医的先河得以开启。在中医的庇佑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命得以繁衍,身体得以康健。二是奠定了中医药“重经验与实践”与“药食同源”的根邸属性。赋予中医药以“草木”为养生、疗伤与延命的药物属性,赋予了中医药深厚的“本草”文化内涵。神农所开启与奠定的中医药“药食同源”的特有属性,成为中医药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获得长久生命力的重要法宝之一。三是奠定了中医药“医生”的思维模式。以最早的医生形象出现于远古时期,炎帝神农为中医药“医生”奠定了“医生—生人—圣人”的思维模式。神农开启的中医药学是基于生命的科学,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医学,真正的中医医生是立志“生人”,而志高存远为“圣人”,是符合中医的精神旨归的。

2.炎帝文化与旅游业

在众多地域性炎帝文化研究成果中,从文化旅游的角度讨论炎帝文化的文章最为典型。学者们多从经济学角度,阐释地域文化与炎帝文化的关系,提出继承和弘扬炎帝文化的旅游措施和思考建议。

如:程兴汉《弘扬炎帝文化,促进株洲发展》通过阐述炎帝文化与株洲的渊源关系,提出株洲地区继承和弘扬炎帝文化的旅游措施。刘玲《弘扬炎帝神农文化、促进湖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文化的推行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陈永胜《株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炎帝文化为例》以炎帝文化为中心,提出了充分利用株洲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

二、当前和今后炎帝文化研究的方向任务、研究课题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的表现。

炎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靠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要汲取炎帝神农文化中的精髓为其所用。

究竟该如何利用炎帝神农文化助推中国梦,刘玉堂等在《炎帝神农文化与中国梦》中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弘扬炎帝神农文化中团结一心、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弘扬炎帝神农文化的根脉效应;弘扬炎帝神农文化凝聚中国力量的纽带作用;弘扬炎帝神农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支持,使炎帝神农文化为时代变革提供最基本、最稳定的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

时代变革中,最需要的便是创新精神。何星亮认为炎帝的各种故事传说无不体现着创新精神,今天要实现中国梦也必须像炎帝一样既重视科技文化的创新,又重视制度与精神文化的创新,如此方能真正复兴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同时,倡导与弘扬炎帝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也有重要的帮持作用,肖新俊等指出它们两者之间的相通性体现在天下为公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相通、自强务实昭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团结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永恒光辉、艰苦创业体现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及天人合一奠定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和谐主题。

炎帝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加快炎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需要学界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三、如何加强新时代炎帝文化研究

综观各界对于炎帝文化问题的探讨,虽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仍有较大的空间。

一是炎帝文化史料的挖掘与抢救。确定炎帝为远古时期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依据主要还是考古发现和实证的方法。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许多炎帝文化的遗存遭受破坏。在调查的47座炎帝庙宇中,保存状况基本完好的有26处,荒废坍塌的有17处,重建的有4处,炎帝庙宇的保护问题亟待解决。关于炎帝庙宇坍塌荒废的原因,还有传统风俗、民间信仰在村民心中逐渐淡化,乡村庙宇失去了保护村民、祈福求神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化的加快,农村劳动人口大量流失,导致村民对庙宇看管、维护的缺失。相关碑刻的损毁与破坏问题也令人担忧。这些都使炎帝文化研究损失了大量的实物和文献证据,严重影响了炎帝文化研究的多面向、持久性的发展。炎帝文化是一个长时段的产物,它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与文献必然不在少数,还需要继续深入挖掘,才能不断为相关研究注入新鲜活力。

二是炎帝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纵观炎帝文化的学术成果,多以地域为限进行讨论。学者多从微观角度研究,缺乏宏观视野。地域性炎帝文化成果固然是炎帝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必须注意到研究的整体性。炎帝文化本就是一个宏观、动态的整体,因此在对地域炎帝文化进行研究时,应持有的态度是立足本地、联系全局,而不是就本地而谈本地。因此,研究炎帝文化不能只满足于表面的论证,应该深入挖掘炎帝文化产生的背景。就如四省五地争炎帝,背后蕴含着很多深刻的问题,比如为何炎帝遗迹会遍及这五地,炎帝文化在这五地产生的社会效果等等。炎帝文化绝不仅仅是地域性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炎帝及炎帝部落的文化,炎帝文化的研究可以从微观角度出发,但必须有宏观层面的关联。

三是炎帝文化研究学术理论与方法的跟进。目前学者研究炎帝文化的方法主要有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上述方法多是围绕论证炎帝文化的发源地、炎帝文化的社会价值等问题展开。整体来看,历史学相关成果数量不多,实证方法运用不足,与炎帝文化史料尤其是民间文献的多样性、丰富性不成正比。此外,炎帝文化作为一个广阔的概念,若想全面研究,还需借助心理学、数学等技术类方法,例如在研究炎帝文化为何会在五地广泛存在时,就可以运用心理学的方式从民众心理的角度进行探讨。若想统计或梳理炎帝文化的辐射范围时,就需用到历史地理学、数学统计方法。从研究方法的运用也不难发现,目前炎帝文化研究还是比较单薄的,需要进一步深入。

此外,研究成果形式上,现有成果大多为论文集,资料集多是地域性的,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炎帝文化专题性研究或史料汇编类著作,因此炎帝文化研究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炎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作为文化自信的载体,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维护与传承,而学界亟须用历史事实传播炎帝文化,增强炎帝文化的生命力。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