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 | 全国首座“双飞燕”钢拱桥!长沙暮坪湘江特大桥全桥合龙

王翊玮   三湘都市报   2024-11-26 10:35:27

三湘都市报11月26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王翊玮 通讯员 慕强)11月26日上午,在长沙城南,随着主跨合龙段杆件最后一段钢横梁安装完成,全国首座“双飞燕”四跨连续中承式钢桁拱柔性系杆拱桥——暮坪湘江特大桥全桥顺利合龙,标志着长株潭融城都市圈又一新地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形似“飞燕展翅” 全长4.416千米

暮坪湘江特大桥是S326浏阳澄潭江至宁乡沙田公路工程,也是长沙市南横线的过江通道。项目起点位于万家丽路与中意路交叉口附近,一路向西,跨越京广铁路、湘江大道、湘江和潇湘大道,最终抵达坪塘大道附近。这条全长约4.416千米的特大桥,总投资约27.4亿元。

项目跨湘江主桥段增设非机动车道及人宽42.5米。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远期预留双向八车道,设计车速高架桥主线为80公里每小时,匝道为40公里每小时。

长沙城发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大桥采用钢桁架飞燕式拱桥形式,造型就像飞燕展翅,这种结构具有跨越能力大、承载能力高、自身稳定性强、造型优美等优点,符合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建设要求。

据了解,大桥合龙后,下一步将进行人行道挑臂安装、桥面板铺设、外漆喷涂等施工,力争项目早日建成通车。

创新运用“四个全国首创”工艺

“由于暮坪湘江特大桥造型新颖、技术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项目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创新运用‘四个全国首创’工艺,确保大桥施工质量安全。”湖南路桥集团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设计阶段,项目团队首创“钢桁架拱桥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结合BIM模型技术智能装配施工工艺”,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拟合比对,实现了装配的高精度控制并节约装配调节时间。

在施工期间,项目首创“无覆盖层深水全嵌岩承台大规模采用PLC工法桩围堰施工工艺”。主桥10个特大型深水基础以此为“护盾”,材料可重复用,降成本、护环境。此外,还首创“单支点、大悬臂、自平衡桁架拱桥安装采用‘水平三角架对拉体系’替代‘斜拉扣塔体系’施工工艺”,使得安装工程量锐减,受力与变形更优,质量、效益双提升。

在湘江上施工作业,项目首创“大跨度钢桁架拱桥‘先梁后拱、梁上运梁’大悬臂钢桁梁悬拼施工工艺”,避免了水上运梁吊装作业对桥下航道的占用和封航影响,确保施工期间湘江主航道的通行,并极大的节约了工期。

通行时间缩短40分钟左右

“河对面的大王山以前总是看着很近,其实很远,原本几公里的路,要多开18公里。”家住大托新村的市民谢先生说,“我是看着这个大桥从无到有的,看着它逐渐成型,就知道通车的日子也快了,很高兴。”

暮坪湘江特大桥是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项目,连接河东城南片区与河西大王山片区,是长沙南部片区与大王山片区的关键通道。建成后,大桥东西两岸过江无需绕行至湘府路大桥,通行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左右缩短到5至10分钟。

责编:王翊玮

一审:王翊玮

二审:丁鹏志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