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徐攀 唐小婷 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2024-11-08 16:03:32
位于湘鄂边界的石门县,万峰相连,碧翠斑斓,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柑橘种植。从产业振兴的大局出发,从石门农业的实际着眼,历届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打造“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高标准建成万亩现代柑橘产业示范基地,柑橘成为石门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
时下,又到了柑橘飘香的时节,宝峰街道月亮山社区成片的柑橘树随山势起伏,汇成绿色海洋,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柑橘缀满枝头,微风轻拂,清新果香沁人心脾。
宝峰街道月亮山社区橘农盛勇虽然身体不好,依然坚持每天巡查,他家的柑橘深受市场欢迎,每年都供不应求。
从2018年冰灾开始,石门县化危为机,投入2700万元对5.62万亩柑橘完成毁园重植、移密改稀、高接换种,涌现了一大批“小而美”柑橘家庭农场,让传统果园焕发勃勃生机。盛勇抓住机遇,对基地的50多亩老橘园实施以品改为主的提质增效改造,精细化培管、科学化生产,橘园的产量得到了飞跃提升,收益也翻了几番。
产业是兴村富民之本,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柑橘是石门县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柑橘从果园到公路依然面临着“背果请人难、转运费用高”的困扰。自2018年开始,石门县启用单轨运输车运送柑橘,轨道化运输也助力当地智慧农业驶入快车道。
一条长长的单轨、一节“小车厢”,这个和轻轨列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组合,就是楚江街道龙凤社区刘茂长家橘园里新启用的单轨运输车,只需两三个劳动力,一筐筐柑橘就坐上了“小火车”,在山地间平缓驶向山下的目的地。
“以前橘子都是挑下山,现在年纪大了觉得累,就想到这个办法,轻松多了。”楚江街道龙凤社区橘农刘茂长家有12亩柑橘,但园内最大坡度达到45度,往年无论是管护或是采收,都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近年来,刘茂长在政府支持下,安装了一条430米的山地轨道,从柑橘到农用物资都能运输,不仅解放了生产力,更节约了成本。“以前挑橘子一担要20分钟,不仅耗时长还累人,现在空中修路,只要几分钟就可以运1000多斤,省力。”刘茂长说。
为实现柑橘全果利用和绿色环保“零废弃”,延长柑橘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石门县还大力扶持柑橘落果综合利用。
2019年,闫先国在永兴街道双溪社区创办柑橘专业合作社,并与四川绵阳迪澳药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开始大量收购柑橘落果,进行初步的烘干加工,供给公司;公司做精深加工,从落果中提取橙皮甙、辛弗林等活性成分,出口欧美。
闫先国说:“合作社一般是6月份开始收柑橘的生理落果,9月份开始收成熟的柑橘鲜果,11月份收陈皮,每年的产值可达到2亿元以上。”
产业兴旺,乡村富裕,这是石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强担当”。昔日荒山华丽转身,变成了硕果累累、助农增收的金山银山,以柑橘为主的“甜蜜事业”酿造了群众的新生活——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循环栽培模式,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科学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确保了石门柑橘的品质;延长智能分选、产地保鲜、深加工、生理落果等产业链条,补强柑橘产业链的短板弱项,实现效益最大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扶持基地建设、质量认证、加工贮藏、品牌营销,培育了多家柑橘类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覆盖了近30万亩柑橘面积;与中央、省级等多家媒体合作,连续24年举办柑橘节及系列活动,“石门柑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达30.52亿元,品牌柑橘销售比例达30%。
如今的石门,40万橘农“吃柑橘饭、穿柑橘衣、住柑橘楼、上柑橘学”,柑橘连接起千家万户,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石门县农业农村局柑橘办主任郑家望说:“柑橘产业是石门县涉及范围最广、涉及人口最多的农业特色产业,下一步将抓好柑橘品改,全面实施绿色生态种植,加大病虫害防控,加强柑橘品牌营销和线上线下的销售,以及柑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从而推动石门县柑橘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责编:马曼雅
一审:马曼雅
二审:鲁融冰
三审:姜鸿丽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