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4-11-03 12:08:33
痛经,这一困扰众多女性的问题,在中医领域有着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失调有关。常见的病因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等类型。
气滞血瘀型的痛经,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量少且行而不畅,血色紫暗并伴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采用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法。方剂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同时配合针灸合谷、三阴交、血海等穴位,以促进气血畅通。日常可多吃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玫瑰花茶、金橘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气、焦虑等不良情绪。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气血流通。
寒凝血瘀型的痛经多因经期受寒或贪食生冷所致,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痛减,经量少,色暗黑且有血块。治疗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主,可选用少腹逐瘀汤。此外,艾灸、穴位贴敷于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能温通经络。湘西州民族中医院开展了土家医药筒滚熨疗法,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良好。方法是将特定的药物装入竹筒中,加热后在患者的腹部、腰部等部位进行滚熨。这种疗法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活血化瘀,对于痛经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能有效缓解小腹冷痛的症状。平时可多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核桃、桂圆等。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冷饮、生鱼片等。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腰部。避免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久待。
中医治疗痛经的有以下优势:
1.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针对性强。
2. 温和低副作用:中医疗法较为温和,副作用相对较小。
3. 标本兼治:中药方剂、针灸、艾灸等手段不仅能缓解疼痛症状,还能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内在平衡,提高整体素质,预防痛经再次发生。
4. 注重生活方式调整:提供饮食、作息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建议,有助于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促进康复。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以降低痛经发生的几率。同时,结合中医及土家医药的多种疗法,可以更好地缓解痛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湘西州民族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付晶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