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反复胀痛?专家教你掌握女性特殊时期的健康密码

  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4-11-02 11:08:50

在女性的生理周期中,经行前后诸病犹如不期而至的“访客”,给许多女性带来困扰。凡于行经期前后或正值经期,周期性反复出现乳房胀痛、泄泻、肢体浮肿、头痛、头晕、吐衄、口舌糜烂、疹块瘙痒、情志异常或发热等一系列症状者,便被称为“经行前后诸病”。这些症状或单独出现,或二三症同见,多在月经前 1-2周出现,月经来潮后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症状多变,仿佛一场难以捉摸的健康风暴。

经行前后诸病的病因病机复杂,与经期的生理变化、情志因素和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更与肝、脾、肾三脏紧密相连。

肝气郁滞是常见的病因之一。素有抑郁、情志不畅之人,经期阴血下注血海,肝血不足,肝气易郁,气机不利,进而引发经行乳房胀痛。肝郁化火,上扰清窍,灼伤血络,便会导致经行吐衄、头晕头痛、烦躁失眠。肝木犯脾,又会出现经行泄泻、腹痛。

脾肾阳虚也不容忽视。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失健运;或素体脾虚,经期经血盈于冲任,脾气益虚。脾虚湿停,水湿下注大肠则为经行泄泻,水湿泛溢肌肤则致经行浮肿。

血虚肝旺同样会引发诸多症状。素体血虚之人,经期阴血下注血海,阴血更显不足,肝失所养,肝阳偏旺,于是出现头痛、头晕。血不养心,便会烦躁失眠、情志异常。血虚生风,搏于肌肤,则出现经行风疹块。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灼伤血络,会致经行吐衄。虚火上乘于心,心火上炎,致口舌糜烂。

此外,血瘀痰浊也是致病因素。经行、产后感寒饮冷,寒凝血瘀,或因素体肥胖或脾虚生痰,痰浊瘀血阻滞清窍,可致经行头痛、头晕。

面对经行前后诸病,临证应重视整体观,不可偏概全。既要关注皮肤、脏腑等不同部位的症状表现,又要考虑头面、四肢及全身的整体状况。同时,也应重视情志因素的重要影响,通过诊治调畅达到“形”与“神”的和谐统一。

在饮食习惯方面,你可以做出以下调整:

首先,多吃疏肝理气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等,有助于缓解肝气郁滞带来的不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肝郁化火的症状。

其次,对于脾肾阳虚者,可适当食用一些温性、健脾补肾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莲子、羊肉、核桃等。同时,要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以免损伤脾阳。

再者,血虚肝旺的人应多吃补血养肝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猪肝、菠菜等。避免食用燥热食物,以免加重阴虚火旺的情况。

最后,对于血瘀痰浊体质的人,可多吃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化痰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山楂、黑木耳、洋葱、薏米等。

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能更好地帮助女性朋友们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守护她们的健康与美丽。

湘西州民族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付晶

责编:王思贤

一审:王思贤

二审:张丽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