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4-11-01 18:54:02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视频 刘文
昨天(10月31日),16只在日本新潟县佐渡市出生的朱鹮回到了祖国,受到了热烈欢迎。几只鸟而已,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动静?背后的故事可不简单。
首先是这种鸟不简单。朱鹮古称朱鹭、红朱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称作“东方宝石”“吉祥之鸟”。在日本被当作圣鸟,备受喜爱。朱鹮的翅膀在展开时,给人以粉中透黄的视觉效果,这在日本被称为“朱鹮色”。由于人们过度猎捕,日本朱鹮数量一度锐减乃至灭绝。
在1981年以前,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是在1964年。从1978年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们组成考察队,调查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地区,跨越九个省区。终于在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刘荫增在陕西秦岭的山林中发现两个朱鹮的营巢地、7只朱鹮。当时,这两对朱鹮都忙于哺育幼雏,正当鸟类学家们专心观察这两个稀世珍禽的家庭时,一只幼鸟从巢里掉了出来。幼鸟落到地面后,鸟类学家们立刻把它拣回,火速运到北京动物园。经过鉴定,这是一只雄性的小朱鹮,这个故事被收入了北师大版的四年级教材。
中国发现7只野生朱鹮后,有关部门随即启动了国家保护政策,朱鹮数量在中国逐渐增加。2023年8月,朱鹮从七只繁衍至九千多只,中国的朱鹮保护成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范例。截至11月,全球朱鹮种群数量达到1.1万只。从当年的孤羽七只,到如今的种群破万,朱鹮保护者们足足走过了42年,殊为不易。
其次是这批16只朱鹮不简单,是中日两国友好的大使,有故事。据环球时报报道,自2002至2016年间,日本已进行7次归还活动,涉及47只朱鹮。此次是第8次归还,因新冠疫情及运输费用等问题延迟。返还的朱鹮为2016至2022年间出生的7只雄鸟和9只雌鸟,它们将被送到北京动物园。
同样是1981年,日本捕获最后5只野生朱鹮。后来的20年间,日本曾多次从中国借入朱鹮进行配对,但未能成功繁殖。2003年,日本最后一只朱鹮死亡。
1999年,中国向日本赠送一对朱鹮,它们成功繁育出后代。为扩大种群基因的多样性,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继续从中国引进朱鹮,借鉴了中国的成功经验。日本媒体称,到今日,日本已经有约700只朱鹮。目前在日本的朱鹮全部是中国朱鹮的后代。
在朱鹮之乡新潟县佐渡,当地许多农户都尽量减少农药使用,以确保朱鹮拥有足够的食物。通过保护朱鹮的行动,各种鱼类、两栖动物和昆虫重新回到了佐渡。农药含量低的稻米还成为了当地的品牌,成功销往全国各地。看来,这还真是托了“吉祥之鸟”之福。
责编:苏亮
一审:张军
二审:袁欣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